宁夏将在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姝)11月22日,宁夏召开“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根据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我区将在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实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亮点一: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到2022年,基本建立信息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的新模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城、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明显缩小,实现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跨越式发展,建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五个方面引领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模式。
亮点二:基本建成教育大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方案》指出,2018年,我区完成“互联网+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技术规范》,建设教育大数据服务系统,实现教育大数据应用与监管。同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征集、租赁、自建等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
自2018年起,在基础教育领域,每年汇聚2000件学前教育经典游戏范例、1万件精品微课、300万件同步教学资源、5门示范课、10门德育精品课、100万件创新素养教育资源、100万件传统国学教育资源;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名师”活动,晒课3万堂;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竞赛与优质资源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推广。
在职业教育领域,每年汇聚3门示范课、2000件虚拟仿真资源、100万件专业教学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每年汇聚5门慕课资源、3门精品示范课。2022年,基本建成教育大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各个教育阶段、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学习资源需求,实现“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全面转变。
亮点三:实施融合应用试点,推动示范县(区)建设
《方案》还指出,2018年,组织指导银川市第二十ー小学、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试点,以点带面助推创新素养教育质量提升。2019年,组织宁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一中、银川市第十五中学、金凤区第十六小学、银川市第一幼儿园、银川市第三幼儿园等14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2020年,召开全区“互联网+教育”应用现场观摩会,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广普及。
同时,每年建成25所“互联网十教育”智慧校园示范学校、7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50门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2019年~2020年,遴选建设5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培育300名“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教学名师,助推创新素养教育质量提升。
亮点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方案》明确,引进和研发一批支撑教师教育教学的智能助手,通过精准诊断学情、改进备课教研、智能推送资源等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教学流程创建和评价,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推动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与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联合创建人工智能实验室,探索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新型教师。
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综合性教学平台,重点打造教学技能实训智能平台,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到2022年,力争高校建成“人工智能+教师培养实验室”2个,打造教学技能实训智能平台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