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的银川故事
在银川,一名大二学生苏洋的任何一个奇思妙想,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下一个经营项目,因为苏洋是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改革的受益者;在银川,审批服务实现了“不见面马上办”,一张电子证照就能验明正身、防伪打假;在银川,登入网上市民大厅就能享受淘宝式中介服务,审批事项一键申请不求人……
这是行政审批改革在银川留下的声音,也是“放管服”改革破冰前行的铿锵足迹。作为全国行政审批改革的样板,银川从社会经济到行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透过那些正在发生的故事,五年的改革画卷,历历在目。这些故事背后流露的,是壮士断腕、先行先试的银川担当。
一门心思搞经营不用发愁咋办证
“服务好了,门槛降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药店生意了。”说这话的是银川美合泰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谢晓龙。
五年前,谢晓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企业会发展到今天43家分店的规模。“那时候开一家药店,药监、税务、工商、质检、卫生几个部门跑下来,没两三个月时间根本甭想开店。”
按照现在开店的成本,一家药店一年20多万元的房租、4个店员的工资,晚一个月开店就得损失3万元。如今,谢晓龙经营药店只要在银川移动审批APP上申请就可在规定时限领取证件。办医疗器械许可备案,只要在网上市民大厅申请就可自行打印备案说明。“不见面马上办”全网通办审批让谢晓龙不用再往返于银川市民大厅。
夏天奉上一杯菊花茶,冬天来杯姜枣茶,先送上一杯茶让前来买药的人保持心情舒畅。在谢晓龙的直营店,营销服务搞得越来越温馨,每家分店都专门为市民配置了雨伞,专门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
门槛降了,谢晓龙尝试着把药店空余出来的空间用于经营餐饮。快捷的餐饮许可视频勘验服务,让谢晓龙这个药店老板跨界经营起了餐饮。不用再绞尽脑汁琢磨咋办证,而是一门心思做大做强搞经营。
集中精力优化服务不再围着审批转
“放管服”改革为市场降门槛、为企业减束缚,也让商事制度改革留下了精彩的银川签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服务处处长方国泉,就是这场商事制度改革的亲历者。
五年前,方国泉在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科,干了10多年的食品药品企业监管工作。从监管到审批,方国泉深谙企业经营的难处。
2014年12月22日,银川市整合了26个部门的153项审批事项和管理事项,成立省会首府城市中第一家行政审批服务局。方国泉被调入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服务处工作。从“四证一章”一日办结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从营业执照经营方式登记范围改革,到电子证照、网上市民大厅,审批改革创新求变,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
“银川市‘证照云’平台推出后,实现了11类15项许可事项的电子证照制作、信息存储、信息查询、信息交换共享,网上市民大厅开启了‘不见面马上办’的全网通办审批。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优化服务上。”如今,方国泉不用再围着审批转,时不时在窗口听听市民的期待和意见,一条中肯的意见很有可能就被方国泉带到工作例会上,作为下一轮改革的内容。
从原来的被动审批到如今的主动服务,窗口受理员的脸色变温暖了,问候变亲切了,工作变积极了。方国泉收获了无数创业者的感谢,这让这位基层公务员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面对改革的干劲也更足了。
增强市民办事体验“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
五年来,像谢晓龙一样的创业者如鱼得水,迎来了最好的创业环境;像方国泉一样的政务工作者转变理念,摸索出了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银川经验。故事背后,是破冰前行的改革精神。
经过七轮行政审批瘦身,银川市实现了一站式审批、网上审批、审批变备案,“四证一章、一日办结”、“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企业经营范围改革、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等一揽子创新改革,让市场活力充分得到释放,创业激情得到激发。自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以来,吸引了28000余家企业注册,同比增长48%,新增城镇就业18万余人,新增电子商务、游戏、信息化等8类新型产业760多家,新产业、新业态注册数量猛增,为银川经济发展贡献着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提升行政审批便利度、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继续推进“审批改备案”、网上审批。按照打造“超五星级”市民大厅的理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开启了政务服务礼仪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制度规范,市民在办事大厅的体验感、获得感逐渐增强,赞誉接踵而来,考察学习者不断。刚刚上线不久的银川市‘证照云’平台、银川网上市民大厅,让银川人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审批业务,银川拓步迈进智慧政务3.0的高效时代。如今,银川市民大厅50%以上事项实现了即办,50%的事项纳入了网上审批,办理时限平均缩短了86%,11类15项实现了证照云网上办理。
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齐文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银川还将推出“投资项目大厅”、“商事大厅”闭环运行、四端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一系列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改革将在不久后推出,释放出更多改革的红利和发展的活力。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