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宁夏法治政府建设稳步前行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用“真心”换“民心”,在推广减证便民、推进“跨省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等方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放”出活力和效率 群众更省心
“太便捷了,自助上传资料后三五分钟,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在银川市创业10年的吴祖光,今年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通过智能审批终端机拿到新营业执照的人。
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职能。吴祖光的事例,只是宁夏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全区54个行业系统3183个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及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区市县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标准“四级四同”,2020年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环节同比分别压减逾60%、30%,“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稳妥推进,343项执法事项下放至市辖区,97项审批服务执法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48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11位。银川市成为“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石嘴山市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吴忠市166项涉税业务实现全程网办,固原市企业开办实现“一件事、一日结、零成本”,中卫市紧盯重点项目全程代办。
“管”出规范和水平 群众更安心
“在家里,我可以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吃啥,还能看到后厨师傅是咋加工制作的,这让我对幼儿园的食品安全更加放心。”吴忠市利通区柯沃艺德幼儿园一位小朋友的家长说。家长们的放心和安心,得益于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打造的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
该平台可实现食品来源、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存储等全程视频远程监管,目前全区1931所校园的食堂已完成平台对接,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查看校园餐饮单位资质证照、食材抽检、食品安全评级、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等信息,对违法违规食堂进行投诉举报,共同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解决项目审批、监管联动不足和“批易管难”等问题,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宁夏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规范执法行为,宁夏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成并运行宁夏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许可等行为不断规范。2020年,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成涵盖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审管一体化”平台,所有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线上流转,事中事后监管可精准、实时在线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办件共享率、正确率、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全周期审批用时平均提速40%以上,实现了审管联动、数据联通,推动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扩容提质、赋能增效”,从“全流程”迈向“全周期”,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服”出热情和周到 群众更暖心
“请打开‘我的宁夏’App,出示防疫健康码。”日前,在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小区,一名工作人员利用“我的宁夏”App查验进入小区者的健康信息。凭借信息快速核验、精准管控、一次申报、全区通用功能,“我的宁夏”App保障了银川市如期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
“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去办证。现在周末也可以办理身份证,真是太好了。”前不久,在银川市西夏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身份证的杨女士高兴地说。便民惠民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终目的,除了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外,宁夏不断拉长为民服务的时间段。今年2月起,自治区公安厅全面推行“365天×24小时”受理办理模式,275个公安窗口实现“不打烊”服务,制度实行以来,共受理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712万件,其中周末及节假日办件15.8万件,有效解决了群众“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
目前,全区90%以上事项进驻网上大厅,1314个事项能够“指尖办”,3368个事项可以“掌上查”,“我的宁夏”App用户量超过全区人口的75%,网上政务服务评估连续4年排西北第一。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宁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推动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政府和人民的心贴得更近。”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司法厅负责人说。(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