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发展 打造文化强市

30.11.2016  04:09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印刷包装等各领域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我市还加快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步伐,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A

  文化产业连年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十二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46亿元,占GDP的2.74%,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GDP的2.92%,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的发展目标。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文化产业园区3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其中历史文化遗址旅游景区7个、产业相对聚集区5处、经营性演出场所12家、经营性演出团体16家、城市电影放映院线19家、文物保护单位97家、各类文化经营法人单位1811家,约占全区总量60%以上,其中歌舞娱乐经营场所192家、图书报刊零售385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113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262家、印刷包装企业267家、其它文化经营单位488家。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经营总资产达百亿元以上。

  宁夏软件园动漫基地、银川iBi育成中心、801创意产业园逐步形成集群规模。镇北堡西部影城、中华回乡文化园、西夏陵、贺兰山岩画、银川文化城、银川万达国际影城等优秀文化企业逐步壮大,多档次、多形式、多体制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2016年6月,经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评审,文化部、财政部正式确定银川成为第一批国家消费试点城市,通过“以创促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成功举办2016中韩艺术家文化交流银川行活动,百余位韩国摄影、绘画等领域知名人士来银开展了文化研讨、文化展示、文化采风活动,展示了银川文化魅力,推进了中韩情感交融;组织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赴韩国、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展访问演出14场,收到热烈反响;以2016中美旅游年为契机,举办“银川对话——2016中国美国版画作品联展”,共展出中美两国150余幅优秀版画作品;举办中阿合作论坛—文化部第四届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培训,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23位舞美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此外,银川市在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也卓有成效。今年,我市以110处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以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与银川新闻传媒集团合作拍摄《银川文化遗产》主题片,编印《银川文化遗产》、开展《红色记忆——追溯党的革命历程讴歌党的光辉伟业》展览;组织开展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推荐徐氏自然门武术等1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泥塑等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入选;全年开展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20余场(次),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B

  项目建设得到落实企业实力增强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支持具有规模、标杆示范作用的文化企业迈向国家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行列。培养出以华夏西部影视城、中华回乡文化园、银川文化城、银川艺术剧院、新科动漫有限公司、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面向国际、国内文化消费市场的骨干企业。并以规划带园区,以园区聚企业,加速银川市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

  建设期限10年的“黄河金岸华夏河图”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建设期限8至10年的“三沙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新城”项目,总投资278亿元;建设期限8至10年的“世界穆斯林城”项目,总投资230亿元;以及总投资7亿元的“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全速推进,逐步成为未来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近年来,小微文化企业在我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市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目前,我市通过完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同时,也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针对小微文化企业小弱散、融资难等问题,我市积极组建成立小微文化企业联合会,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同时,筹建银川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带动,撬动社会资源和资本,优化、整合、盘活存量文化资源,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C

  打造文化强市扩大对外交流

  银川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借助现代科技改造升级,积极推动印刷、广告、演艺、会展、非遗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以银川iBi育成中心、801创意产业园为主的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发挥“互联网+”产业优势,加快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市新建设了宁夏电商谷新兴产业园,目前,已有淘宝中国特色宁夏馆、中国网库、蓝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1号店特产中国银川馆等16家企业入驻园区,涵盖了O2O、B2B、B2C、OVO等电子商务业态。2015年,实现销售额6.9亿元,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借助中阿博览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中阿艺术节、中阿国际动漫节、中国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大型民族舞台剧《月上贺兰》先后赴印尼、埃及等13个阿拉伯国演出60多场,邀请阿尔及利亚等11个阿拉伯国家政府文化代表团来宁开展交流活动,大力拓展中阿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搭建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推介引资平台。积极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以汤瓶八珍、剪纸、刺绣、贺兰砚、二毛皮、羊羔酒等为代表的60多项非遗技艺得到开发保护。

  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依托银川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带、沿贺兰山文化旅游产业带、滨河新区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目前,我市已经打造出诸如回乡风情园、西夏风情园等一批著名文化产业园区或景点。

  8月31日至9月3日,银川“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在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展会面积3万平方米,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共设4个展馆,18个特色展区,全国近500家文化企业参与展览,吸引观众近12万人次,直接拉动地方经济上亿元,创银川本地文化类博览会新高,实现展览展示,市场交易和经营效益的有机结合。

  D

  文化创意等行业蓬勃兴起

  近年来,影视动漫、网络文化、文化创意服务等行业在我市蓬勃兴起。涌现出盛天彩数字科技、新科动漫、智慧宫文华传媒等一批本土动漫文化骨干企业。我市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影视、动漫作品,相继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CCTV新科动漫影视制作基地、杭州动漫节美猴王奖、Unity大赛最佳非游戏银奖、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殊荣,提升了本地影视动漫产业原创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同时,我市成功引进了全国首家阿拉伯国家文化出版业驻中国机构——阿拉伯出版商协会驻中国办事处,打通了中阿文化交流合作的“银川通道”,提升了银川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我市起草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相应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银川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等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全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特色小微企业的培育、扶持等工作,组织成立银川市中小文化企业联合会,为全面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E

  立足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将立足银川区位、民族文化等优势,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园区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首先优化空间布局,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加快组建银川市文化投融资公司和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成立“一带一路”毗邻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整合与扩张,形成文化产业跨区域分工协作,建立合理有序的文化产业地域分工和布局体系;形成以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产业长廊及由滨河新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组成的黄河文化产业带为中心,以县(市)区文化产业组团为主干,以特色文化区块为依托,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整体良性发展格局。

  其次是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引导企业面向中亚、中东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斯兰国家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目标。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引导培育10家产值过亿的龙头文化企业,培育壮大100家产值过千万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发展1000家特色小微文化企业,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特色主体发展,形成以特色文化产业为依托,延伸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同时以项目拉动发展,加快银川特色文化产业园、中阿文化产业园、回乡风情园、西夏风情园、滨河新区全域5A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优势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式发展,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有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打造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和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中阿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成华强集团方特主题乐园落户银川,加强与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作,以项目为龙头拉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发挥iBi育成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加大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扶持力度,办好“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阿国际动漫节、华夏国际动漫艺术展、“WCA全球电子竞技大赛”等大型博览活动。依托智慧银川和大数据建设,鼓励支持文化特色产品、非遗生产性保护网络创意交易平台和文化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发展面向伊斯兰国家的艺术设计服务外包,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各领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力争把银川建成西部区域性文化产业高地。

  加强产业人才培育,实施人才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科技、经营管理、创意型、创作型等紧缺人才和战略人才以及复合型、外向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选拔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产业人才到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研修、挂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军人才、复合管理人才、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各展所长的文化产业人才,打造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城市高地。

  推进文化增收富民,重点对农村地区,特别是生态移民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为导向,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统筹推进文化精准扶贫。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抓手,扶持非遗传承基地(点)和非遗传习展示馆(室)建设,资助非遗衍生品开发、生产,鼓励乡土艺术人才带动当地群众积极融入传承基地(点),参与非遗传习展演和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动,搭建传统文化工艺品展销平台,对接市场,畅通渠道,扩大营销,增收富民。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5万人以上。(文字由记者 李尚 张碧迁)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