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穷根 带富穷村
记盐池县大水坑镇二道沟村第一书记张伟虎
10月27日,盐池县大水坑镇二道沟村“电信普遍服务补偿项目”通过国家工信部的中期考核。
这是张伟虎从吴忠市电信部门争取来的“信息扶贫”项目,彻底解决了二道沟村“通讯基本靠吼”的问题。
2014年12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张伟虎被派驻到二道沟村任第一书记。刚驻村,他发现通讯费是村民一笔不小的开支。“村里距陕西定边边界3公里,打电话、上网都是陕西的信号,信号弱的话,打个电话要‘喊’着说,而且还有漫游费。”张伟虎说。
二道沟村属边远村,电信部门没有建无线基站的规划,张伟虎跑断了腿,最终促成电信公司吴忠分公司投资100万元,架设了电杆,拉了20公里的线路到村里,建了无线基站,现在光纤网络覆盖了全村,村民们看电视画面清晰、上网不掉线、打电话畅通无阻。
2015年10月大红公路通车那天,村民们就跟过年一样。
大红公路是陕西定边进入宁夏的一条重要通道,因年久失修,村民用“一米一个坑,一坑一米深”形容它的破败,10多年来,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乘车到镇上要颠簸3个多小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通过多年努力,争取到自治区交通厅投资6000余万元,重修了这条全长28.9公里的公路,解决了沿线7个村子6000多人的出行问题。
通车后,张伟虎争取县上1000万元项目资金,在村部公路北侧建设了一个集餐饮、加气、休息、日用百货和农副产品交易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服务区可新增就业岗位30个,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张伟虎说。
张伟虎有组织部门的业务优势,他抓规范,抓队伍,抓引领,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在种养殖、餐饮经商、外出务工等5个产业或专业合作社上设置功能党小组,形成了以党支部为引领,党小组为框架,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的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批带头人队伍。村主任杨学生、党员杨彦昭在张伟虎的大力帮扶下,投入200多万元,发展专业合作社,带领20多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年纯收入50余万元,贫困户受益36万元,他扶持党员牛生民投入150万元建成养殖园区,带动6户贫困户养殖滩羊,户均收入4万元。
二道沟村没有可灌溉水源,村民们靠天吃饭,产业单一,张伟虎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2年来,逐渐形成了羊、猪、鸡、牛、驴、野兔等多畜并举的养殖模式。同时,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村建成滩羊养殖园区2个存栏3000只,标准化羊棚70座存栏6000多只,标准化猪棚20座存栏500多头,驴棚16座存栏60多头,村民受益明显。
张伟虎争取到36万元的项目资金,通过请专家、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举办种养殖、装载机、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班10余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农民等1000余人次,确保村民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平稳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二道沟村现有35户建档立卡户,张伟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落一人。贫困户杨文红在村民眼里是个“难缠人”,都说这人扶不起来,他务工返乡后借住在哥哥家,安于现状,啥都不愿干。张伟虎上门反复做工作,鼓励他发展养殖业摆脱贫困,并联系担保公司为他贷款5万元。杨文红购买了60只羊循环发展,现在羊只存栏达100只,前不久刚搬近3万元盖的新房子。
为了和村民拉近距离,他用固原话和村民交流,从不说普通话。“驻村后,我就把自己当村里的人。”张伟虎说。
“张书记有想法,干劲足,两年来已为村里争取到近亿元的项目资金,把二道沟村的穷帽子甩了。”村民吕元峰说。(记者 杨之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