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当好小康路上的“领头羊”
“出栏3000只肉鸡,刨去饲料、人工费,净赚5万多元。”7月4日,西吉县马莲乡张堡源村村民苟发银乐呵呵地坐在炕上,和妻子算着近四个月的收入。
苟发银曾经是村里“资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外出跑运输,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常年开车导致他的腰椎出现严重问题,苟发银只能回到家中静养,整天想着如何在几亩地里刨口饭吃。
2016年,苟发银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多亏他帮我申请贷款,办了养鸡场,还请科技专家手把手教我养殖技术。”苟发银口中的“他”便是马莲乡党委书记魏廷峰。
2013年,魏廷峰到马莲乡任乡长。马莲乡自然条件差、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脱贫攻坚任务重,旁人都说这次魏廷峰接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可魏廷峰不这么想:“既然老百姓把我选出来了,就得为他们干点啥。”
马莲乡八代沟村曾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村,党组织涣散无力,工作推进缓慢,群众意见很大,上访现象时有发生。换届中,群众基础好、脑子灵活的致富带头人马生有被推选为村主任,村民张建忠高兴地说:“按我们的心意选了‘领头雁’,日子有盼头了!”
换届完成后,如何调动乡干部的积极性?一番思量,魏廷峰决定实行“捆绑考核”机制,给每个班子成员和干部定目标和任务,并将个人年终考核与分管工作、所包村的考核成绩挂钩。这样的机制压实了责任,激活了动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在西吉县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马莲乡位列19个乡镇第一名,这是该乡有史以来首次“夺冠”。
马莲乡降雨量只有两三百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多毫米,上万亩田“挂”在山上,收入甚微。
“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针对马莲乡“两山夹一川”的地形,魏廷峰制定了不同的脱贫路线——川道区土地平整,是发展产业的“金疙瘩”,魏廷峰引导老百姓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3000亩冷凉蔬菜,同时引进区外企业,流转8700多亩土地,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南部山区气候阴湿,适宜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北部山区相对干旱,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小杂粮。魏廷峰还积极争取北坡村1400亩旱改水、川道区万亩土地整改、马莲乡牛羊交易市场、罗曼沟流域治理等项目,为百姓铺平“致富路”。
去年,马莲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4元,比3年前增加3000多元,一大批群众吃上“产业饭”,摘掉了“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