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宁夏——捍卫西北的屏障
位于西北边陲的宁夏,战略地位独特,堪称西北的咽喉。自1937年绥包失守后,宁夏便处于防卫日军的前线。同时,宁夏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为坚守这道屏障,宁夏人民英勇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薛正昌告诉记者,为了打开西北的咽喉,日本首先加紧对宁夏的特务渗透,公开对宁夏省主席马鸿逵进行策反活动,逼迫其拥护伪“满洲国”,以实现在宁夏、绥西一带建立伪“回回国”的计划。守住宁夏,便关死了日本侵略军与伪蒙疆傀儡军联合进攻西北的大门,日军南进兵力也将受到牵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全中国的战略计划都会受到影响。而一旦宁夏沦陷,从新疆进入河西通往西安的两条国际大通道就被阻断,苏联的大批援华物资就要受阻,陕甘宁边区的后方将受到严重威胁。宁夏的得失,关系到西北、西南乃至全国抗战的局势。
为了打通宁夏通往西北的这一屏障,日军飞机由山西运城侵华基地出动飞机轰炸宁夏。除零星单机飞宁侦察外,对宁夏大的轰炸有6次,其中最为惨烈的当属1939年3月6日,12架日机对银川的轰炸了。从一份《马鸿逵关于日机侵入宁夏伤亡极惨给何应钦电》官方电文中我们看到:“……敌机12架于下午2时50分,由东北侵入宁夏省城上空,在东南两城繁华街市,投弹70余枚,死伤军民300余人,毁屋六七百间,情形极惨……”
在国内其他地区国民党军队接连溃败的时候,西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1937年,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在宁夏发展抗日力量。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宁夏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宁夏实验小学教师杨文海组织成立了“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随后“农村抗战服务团”“回民教长战时教育研究会”等抗日组织相继成立。
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宁夏的盐池曾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支柱。据《抗战时期的宁夏》记载:“延安《解放日报》4年时间报道盐池251次,其中48篇和盐池的食盐有关。”其中1941年,八路军359旅四支队1000多人在盐池打盐,运往陕甘宁边区,宁夏回汉等各族儿女还捐款200余万元,在平罗等地新建了4所临时战地医院,救治前方战士。
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