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宁夏
在中国新闻界有一座珠穆朗玛峰,那就是“长江韬奋奖”。
6月14日下午,夏风徐徐,西吉将台古堡绿树槐荫,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然挺立。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塞上行采访团的成员抬着花篮,拾阶而上,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哀思。
至此,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宁夏记协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宁夏塞上行采访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6天的采访中,来自全国新闻界的12名“大腕”频频用“刷新了我的记忆”“颠覆了我的想象”等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宁夏的赞叹。
脱贫攻坚靶向精准
脱贫,是最让采访团成员们牵挂的一个词。
“传说中的宁夏很穷,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这次来宁采访主要是看看脱贫攻坚做得怎么样了。”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总监许凌云道出初衷。
6月10日,在平罗县红崖子乡,采访者们看到了一个通过金融扶持、发展产业而自主脱贫的“样本”。
6月12日,在盐池,采访者们再一次感受产业扶贫的力量,黑土沟滩羊养殖让养殖户年均收入轻松超过10万元,大坝村新兴的黄花菜产业给贫困群众蹚出一条致富之路。
6月13日,夜宿西吉县龙王坝山庄,采访者们听到了一位返乡青年创业传奇,触摸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产业对于造福一方百姓的魅力。
6月14,在西吉震湖周边的村落里,采访者们访问了一个又一个靠养殖黑山羊、珍珠鸡等脱贫致富的农户,真切地听到了各级干部拳拳为民之心跳动的声音。
6月15日,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宁夏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农民海国宝家,采访者们看到了闽宁扶贫协作帮助生态移民脱贫的模板。
……
“我一直关注西海固的贫困问题,7年前还专门到西海固拍摄了当地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的新闻组照。这次来想再拍一组贫困素材的照片,但已找不到极端贫困素材,看到的却是西海固人民告别贫困、逐渐富起来的从容不迫,于是,我更换了拍摄主题——拍一组走向富裕的西海固图片。”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工人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于文国说。
生态建设是个样板
在过去的想象中,宁夏就是沙漠戈壁,一片土黄。
这次采访,让采访者们重新刷新了脑海中的宁夏色彩。
巍巍贺兰山松涛阵阵,六盘山流绿淌翠,沙湖、沙坡头、艾依河、鸣翠湖等湿地公园仿佛塞上明珠,川区宽幅林带防风固沙,山区林深草密水土不失……“最让我用心挖掘的新闻亮点是宁夏的防沙治沙经验,沙坡头、盐池等地的人民群众靠着人力和麦草方格,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我要把这些治沙的好做法、好经验挖透写深,告诉新疆人,宁夏人是怎样与天斗其乐无穷的。”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新疆日报社“许库尔工作室”负责人阿不都许库尔·阿不都克里木对宁夏治沙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采访。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王健自豪地说,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我们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宁夏模式”。宁夏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全境封山禁牧,使封育区内林草覆盖率由15%提高到40%以上。自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以来,宁夏已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70.83万亩。全区湿地面积10年间增加了近30万亩,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湿地面积增加的省区之一。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24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1686万亩,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如今,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89%提高到2016年的1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去年底达35%。
前沿科技一步到位
采访活动中,有“一朵云”让这些新闻界“大腕”直呼“没想到”。
在中卫市“西部云”基地,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移动、北斗导航卫星等一批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已选择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西部城市——中卫落户,亚马逊AWS、浪潮、奇虎360、美团、美利云、上海澄美等30多家知名企业也纷纷拎包入驻。
采访者们很不解:为什么是中卫?
中卫气候环境优良,全年平均气温8.8℃,大气优良天数达280余天,适合采用全自然风冷技术建设新一代绿色云数据中心,较其他常规数据中心节能50%以上;到全国各大城市距离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选择点,中卫已建成通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地质构造稳定,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几乎为零。这些都是发展云计算产业至关重要的资源。
走进占地3000余亩的“西部云”基地,仿佛置身于现代化的科技城堡,所到之处分布着很多的数据储存计算机。这是北京和宁夏2013年实行战略协作的产物,以“前店后厂”的创新模式在中卫建设西部云计算基地,积极承接首都向外疏解中心区域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在建和拟建的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有21个。
“在我的印象中,宁夏就是‘落后’‘欠发达’的代名词,‘西部云’彻底粉碎了我的偏见。原来宁夏在默不作声地发展最前沿科技,而不是亦步亦趋地承接发达地区的过剩落后产业。这个必须点赞!”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江西卫视新闻中心记者曾佳的言辞不是捧场赞誉,而是现实描述。
是的,中卫“西部云”、宁东“煤制油”、宁夏纺织园等一批在全国领军的产业和技术,给足了宁夏跨越式发展高端前沿产业的信心。
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的
“飞机在银川河东机场徐徐降落时,我看到黄河蜿蜒北去,两岸稻田铺陈,恍如到了江南,闻到了稻花香。”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经济日报社驻山东记者站副站长管斌不无诗意地说。
沙湖、沙坡头水沙交融,西夏王陵、五七干校博物馆的厚重历史,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传奇,西吉县龙王坝山庄的农耕记忆……在这次采访活动中,宁夏的全域旅游充分展示了“大美宁夏”的魅力。
“来之前,宁夏给我的印象就是西海固的贫穷和张贤亮这些符号。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宁夏。宁夏,是一个没去时想去、去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回去的地方。”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兼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吴湘韩有些情不自禁。
宁夏在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旅游业发展新理念,成为继海南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
在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塞上行采访团的成员与宁夏大学学子见面会上,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世举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报道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使命的必然要求。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塞上行,是范长江精神的重现,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树立了标杆。(记者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