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关爱为弱势儿童护航

23.06.2016  11:17

  6月22日是儿童慈善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宁夏打造“黄河善谷”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孤残儿、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从以全市之力在全区率先推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到永宁家庭寄养的样板模范,慈善如春雨般滋润着每一名儿童。

   永宁寄养家庭见证平凡的伟大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身体残疾从小就被父母遗弃,失去了家庭的温暖;这里更有一群无私的父母,他们15年如一日,用爱养育着非亲非故的孤残儿童。在永宁县杨和社区,56户村民一共养育了108个孤残儿童。记者从宁夏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部获悉,家庭寄养制度实施以来,银川市永宁县杨和社区已经培养为固定的寄养基地。寄养儿童中绝大多数存在智力、肢体残疾,十余年如一日照顾他们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寄养妈妈刘淑琴表示,家中寄养的小女儿豆豆是先天愚型患儿,至今不会说话。但刘淑琴说:“亲如母女的接触让孩子一见我就要抱抱,我觉得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我就是豆豆最亲的人。”村民们从一开始对寄养家庭的抵制、不解到现在与这些孤、残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不开民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

  目前,寄养孤残儿童模式已在银川形成了良性体系。宁夏儿童福利院抽调专职人员和当地群众组成监督小组,每周对寄养家庭进行检查,并给寄养监护人指导和传授康复、教育等知识。同时,给寄养儿童提供一定的后勤保障,每月给孩子提供规定的生活补贴,医疗和教育费用全免,节假日发放慰问品。如今,家庭寄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慈善文化,深入人心,当地的寄养家庭也从最初的二三十户稳定发展为50余户。

   关爱困境儿童银川率先试点

  从1岁起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南村十一组的杨文花常年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今年4月初,由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牵头,在月牙湖乡启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试点工作,为杨文花等10位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帮扶。

  截至6月21日,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全市困境儿童近万人。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张卫东介绍,今年,银川市通过了《银川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实施对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并逐步向父母重度残疾(包括父母一方为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或监护职责的儿童等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延伸。

  通过生活帮扶、医疗救助、就业扶助、组织关爱等措施,使困境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从源头上消除导致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因素。结合民政部要求,我市率先启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试点,按照《银川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并拟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让致力公益事业的社会机构进入良性循环,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呵护更多的困境儿童。

   更多社会力量关爱儿童

  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后将在教育、医疗、就业、生活帮扶、组织关爱等方面提供更多对困境儿童的保护。同时,市慈善总会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也将同步推动。今年8~10月间,我市将全面铺开关爱困境未成年人的建设网络。

  银川市慈善总会方面的信息显示,在众多爱心项目中,浙江万向集团的“4个一万”工程也将西夏区的困境儿童纳入了助学范畴,对其定向资助到大学毕业。此外,每年的公益日、雷锋日等,越来越多的爱心团队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和援助。

  记者  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