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获得感,群众幸福再加码——改善民生的宁夏答卷(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为民承诺”四个字化为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事、好事时,幸福宁夏就不再是空洞抽象的命题。
持续稳定就业 改善百姓住房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定则心定、家宁。
自治区教育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我区普通高校2016届毕业生已就业25754人,初次就业率为81.06%,较去年同期上升约5个百分点。
近年来,宁夏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出台了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支持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16年,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3000名;购买公益性岗位5500个,城镇困难人员就业6143名;累计就业培训退伍军人6500人;城镇新增就业6.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4万人。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安居乐业,是人们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朴素愿望。宁夏加快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入住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9.48万套,改造危窑危房8.02万户,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2016年计划累计入住15万套,已累计入住11.64万套。
塞上农民新居、城市保障性住房……鳞次栉比、青砖红瓦的房屋与宁夏的蓝天碧水相互辉映,成为美丽宁夏的靓丽景色。
坚持教育优先 加快医改步伐
近年来,宁夏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聚焦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真金白银“硬投入”,构筑起公平“软环境”。
宁夏出台“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近三年来,新建、维修改造校舍项目开工面积93.18万平方米;购置设备11.7亿元;改造263个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改造1485所农村中小学172万平方米火炉取暖校舍的供暖设施,支起的新课桌,燃起的暖火炉,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
为更好地保障教育公平,宁夏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政策,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要求,做到应入尽入,学前教育阶段实行零门槛入园,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机制改革试点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搭乘新一轮医改东风,宁夏积极创新支付制度,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大病保险和应急救助、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乡村医生推出准入机制……连续出台的医改新政,指向只有一个:让老百姓看病不再贵、不再难。
宁夏率先以省为单位实施“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四个全覆盖”。我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综合医改省级试点,银川市、吴忠市纳入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总额预付为主的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6%和65%,支付制度改革被列为全国十大医改亮点。
社会保障兜底 筑牢稳定基石
强化保障、改善民生,是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宁夏率先整省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职工“五险”参保达到519.9万人次,普惠型的福利政策让群众感受到民生雨露的滋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何所依”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宁夏着力建设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2015-2016年宁夏安排10亿元中央彩票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年底将在全区建成25所老年活动中心、25所敬老院、420个老饭桌、73个日间照料中心和34个农村互助养老院,让宁夏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先后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探索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在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率先在全国建立孤儿养育制度,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对象、分散供养对象自治区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440元、31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150元,实现了低保标准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