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医疗撑起百姓健康伞

01.02.2016  10:27

  2015年11月20日,银川市口腔医院新院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首位患者为新院的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服务点赞。

  自从中风后就很少出门的魏大爷,最近突然不“”了,而是每天早晨到家附近的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到。原来,最近那里开了康复治疗室,有齐全的康复器材,还有专业医生指导。“以前康复治疗只能去大医院,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了!”魏大爷的老伴马凤琴高兴地说。

  让百姓得实惠,是银川市卫生计生各项改革的根本落脚点。回顾“十二五”,我市始终把卫生惠民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在2015年,全市共投入卫生计生工作经费93332万元,同比增长11%。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织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疾病防控网,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落地……一个又一个医疗卫生“民生工程”,为百姓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医疗改革持续推进百姓看病便捷省钱

  “对于老百姓来说,看病最怕啥?排队和刷卡买药。现在一个普通感冒动辄都得花几百块钱,药价要是能降下去,那可是为咱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魏大爷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在银川市卫计委主任田永华看来,取消市属6家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不仅是我市医改步入深水区的重要一步,更是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实事。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我市拿出的方案是建立60%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30%由政府补偿、10%通过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自行消化的平移机制。

  同时,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通过二、三级医院使用目录的下沉遴选,使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申购率为100%,极大地降低患者诊疗费用。

  “买药贵”的问题迎刃而解,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药、便宜药,还得有医保兜底,我市下大力气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也得以发挥。“实施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就是为了保证同级医院同病同价,倒逼医院主动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用药、治疗理念,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助推分级诊疗理念在各级医院逐渐形成,确保医保基金不穿底。”田永华解释。

  此外,我市率先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永宁县率先试点推行门诊“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后,2015年又扩大到所有县级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已服务11.8万人次。服务模式转变带来了服务理念的改变,百姓就医日趋方便。2015年,我市还启动了智慧医疗——银川市医疗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未来将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最近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晨练后,就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做个心电图。走过来就5分钟,既不用排队,还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很方便。”2015年12月28日上午9点40分,家住银河二区的68岁市民汪瑞德正在兴庆区益康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准备做心电图。

  9点42分,汪瑞德进入诊断室,医生将她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后,连接好仪器,电脑上开始出现检查信息后,医生将汪瑞德的信息及记录的心电图发送至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诊断中心。

  9点43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诊断中心电脑系统收到信号。9点44分,医院值班医生从心电图诊断中心传回诊断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不齐。在对老人叮嘱一番后,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打印报告交付汪瑞德手中。从登记到诊断结果出来,整个过程仅用5分钟。

  “只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才能引导市民小病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田永华接受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强基层”都是医改的着力点,使城乡居民不出乡镇、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终极目标。

  记者  詹思佳/文  安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