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宁:趟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23.06.2017  03:51

  新华网银川6月22日电(记者 邹欣媛)中卫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徐海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原县将举全县之力,施非常之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徐海宁说,海原县位于自治区中部干旱带,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去年以来,全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集中精力,精准施策,趟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首先,精准管理,全面深入“摸实底”。按照区、市要求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通过“五比五看”“四优先”和“六不评”等方式,摸清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底数,创新推行“一平台、两台账、两规划”精准管理模式,即行政村建立“四化一满意”服务群众工作平台,贫困人口信息全部上传到平台管理,实现扶贫信息与民生服务信息互联共享,25项民生服务事项下沉村级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工作台账和收入监测台帐,一户一台账,一人一卡册,动态监测,一季一更新;脱贫销号村制定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逐村列出需求清单,整合各类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压茬实施,确保贫困村“五通八有”,贫困户产业到户。

  徐海宁说,去年,海原县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81亿元,有力保障了32个重点贫困村、2.56万贫困对象脱贫销号。今年计划整合资金10.8亿元,集中用于36个脱贫销号村和77个巩固提升村的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确保如期脱贫销号。

  其次,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拔穷根”。做实“有土”“离土”两篇文章,围绕种草养畜、马铃薯、枸杞中药材、瓜菜四大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建立“企业+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通过政策支持、设立产业基金、技能培训等措施,培育形成了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激发“离土”脱贫动力;同时做强金融助力脱贫,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成了海原至海兴开发区高速公路,开工海原至同心高速公路,实施了县内道路的改造提升。中南部饮水连通工程投入使用,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自来水入户率达83.2%等;全面改造农民居住环境,力争实现农村危房全改造、全销号;统筹推进县内外易地搬迁,扎实开展县外搬迁、县内安置区建设、劳务移民,统筹考虑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公共服务配套等需求,做好易地搬迁政策落实与后继跟踪服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幼儿园免除保教费和补助生活费,小学和初中实行“三免一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实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家庭困难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等;深入实施 “医疗健康扶贫”,设立大病医疗保险,建立县、乡、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和远程会诊系统,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制度等;兜牢社会保障网底,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衔接,对因患重大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建档立卡家庭或个人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予以临时救助,确保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等;凝聚社会力量助脱贫,创新推进了华润集团、统战领域帮扶。

  坚守脱贫攻坚生态底线,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扎实落实生态扶贫政策。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强化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建立贫困群众脱贫正向激励机制,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第三,强化责任管理,全力以赴“抓落实”。严格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总责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两个专项督导组。各乡镇、部门设立扶贫工作站,141个贫困村全部组建脱贫攻坚工作队,市上下派22名市级领导包抓18个乡镇(管委会),县上安排32名县级领导包保18个乡镇(管委会)和脱贫销号村,区市县三级共选派141名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组织5450名干部职工与235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实行脱贫攻坚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人“三包”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不脱贫不调整不脱钩;针对每个脱贫专项行动方案,实行“一个方案、一组政策、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建立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体系,推动形成干部帮、政策扶、群众干的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