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退伍军人:勇立脱贫攻坚潮头不褪色
在彭阳县,有一群人敢于负责、雷厉风行,带着群众从贫困中突围;有一群人不等不靠、锐意进取,争做脱贫攻坚的主攻手。他们就是勇立潮头不褪色的退伍军人。
带头脱贫攻坚
通过5年的努力,彭阳县122个贫困村全部具备脱贫出列条件。
小岔乡榆树村名列其中。
但榆树村党支部书记张学杰并未松劲,村里的小康产业刚刚布局起步,需要下大力气做强。
张学杰退伍后,在一家砖厂打了十几年工后,在榆树村办了一家面粉加工厂。
2006年,在党员的推选下,张学杰任榆树村党支部书记。
人畜饮水困难,是榆树村的第一难。“在沟里驮水来回得3个小时。”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解决吃水难成为张杰要办的第一件事。报项目、争资金,他成了发改、水务等部门的熟人。2007年,榆树村人畜饮水工程开工,他组织群众投劳挖沟修渠,管道不够,他自掏腰包购买补足。
2007年麦黄时节,榆树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2014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张学杰苦苦探寻持续稳定的富民路径。
他动员群众在2000多亩的旱作梯田里种饲料玉米、酒谷。再通过支持蔡根炜等农户带头青贮玉米养殖肉牛,目前已有23户农户养殖214头基础母牛,年出栏肉牛近300头。支持退伍军人韩世山带头养殖月子鸡,目前已有91户农户养殖近万只月子鸡,每只卖40元。
村集体流转撂荒地400亩种植红花、党参、黄芪等药材,带动十几户农民种植达1000多亩。
村民姬鹏飞有酿造黄酒的手艺,张学杰支持他办起了手工黄酒厂。“去年酿了1吨,十几天就卖完了。今年赶过年,争取做5吨黄酒。村支部支持我挣钱,这个情我会记一辈子的。”
姬鹏飞顺手揭开黄酒缸盖子,酒香瞬间在地窖里蔓延开来。
张学杰还计划明年支持能人办起小杂粮加工厂、手工醋场以及中药材加工包装厂。
榆树村农耕博物馆大气有内涵,七孔窑洞里正在陈列老榨油作坊等老物件,院子里摆设着二牛抬杠、养殖等情景雕塑。“新的村部已建成,今年我准备把老村部改造成农家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把榆树村的特产卖出去,卖个好价。”张学杰说。
在为民谋福祉的路上,张学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据统计,彭阳县30多名退伍军人担任着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
争做致富榜样
1月6日午饭时,彭阳县白阳镇罗堡村“江南农庄”饭香扑鼻,招牌菜清炖土鸡汤浓肉嫩,看着都馋人。“我家清炖土鸡没有一只来自养殖场的,全部收的是周边农家散养的跑山鸡,不喂饲料,原生态野养长大的。”农庄主人杨龙很是得意地说。
杨龙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家乡办了“江南农庄”,搞起农家餐饮。带动本村村民种植果树,放养生态鸡,发展乡村旅游。
“现在每天农庄的饭桌没有空闲的,一年纯收入三四十万元。”杨龙的农庄接纳十几名贫困户做厨师、服务员,人均月薪3000元,他还带动罗堡村发展了8家农家乐。
去年,彭阳县武装部从军烈属、现役军人亲属、退伍军人“三群体”中筛选出18名重点优抚对象,通过项目支持他们脱贫致富。
草庙乡包山村退伍军人周世亮主要靠种地为生,间或打点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彭阳县武装部为他购买了20箱中华蜂,点燃了他脱贫的信心。“20箱蜂我养了一年,没舍得割一斤蜜,想让蜂群吃得壮壮的,今年分繁成60箱,每箱卖2000元,我一年就能收入12万元。”周世亮已腾出地,准备给蜜蜂种四五十亩蜜源性小杂粮。(记者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