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建立新模式打造金融扶贫新亮点
自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以来,彭阳县针对县域实际、积极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了“4567”金融扶贫“彭阳模式”(四轮宣传全面发动;五项机制精准扶贫;六项措施优化环境;七个平台助力脱贫)。
四轮宣传全面发动: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乡镇、村组开展了4轮集中宣传,金融工作站和金融政策便民超市实现了全县156个行政村全覆盖,探索出了“1→10→100”金融政策宣传模式(即1名乡(镇)干部带10名村干部、1名村干部带100户群众),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贫困群众家喻户晓。
五项机制精准扶贫: 一是 在红河镇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工作。 大力推行农村互助资金、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组合融资新模式。 二是建立担保资金池。 整合各类资金注入担保资金池,撬动银行按照1:10的比例发放金融扶贫贷款。 三是建立 “ 托管 ” 模式实现脱贫。 对无法获得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涉农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统一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年终获得分红的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 实施 “ 保险惠民 ” 。签订了《金融扶贫政银保三方合作协议》,开办了7种涉农保险和5种农户人身保险业务,增强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 五是强化督查考核。 修订完善《彭阳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彭阳县金融扶贫考核细则》,将金融扶贫考核纳入到全县目标管理考核中,并将考核赋分增加至5分,切实提高各乡镇、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项措施优化环境: 一是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家庭成员收入等情况逐户建档。 二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将贷款发放及欠款信息纳入有关征信系统和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并定期通报。 三是 完善三级信用评定体系,全面反映乡镇、行政村、农户的基本信用状况。 四是 开展村级互助资金清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拖欠互助资金行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五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政府每年注资1000万元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扶贫小额贷款损失补偿。 六是 建立“村组清、协会帮、乡镇查、司法追、银行收”的“黑名单”农户分类释放新机制,认真识别,分类释放。
七个平台助力脱贫:依托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信用联社、邮储银行、人寿保险、人保财险等7个平台全力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截止目前,全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1.0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92户2.32亿元。贷款保证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辣椒贷、烤烟贷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互助资金担保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贷款等十余种面向贫困群众的贷款担保模式全面推广,彭阳县成为全区贷款担保模式最多的县(区)。金融机构存贷比由去年同期的41.3%增加到51.6%,增长1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