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后,西夏区教育系统积极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清、细、全、活”等措施,积极构建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关爱保护体系。
一是夯实基础——底子“清”。为澄清留守儿童底数,近几年来教育局每年都安排部署在校留守儿童的摸底统计。针对留守儿童建立档卡,就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心理发展及父母务工状况等结果进行分类、梳理,夯实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基础。截止2016年6月1日,西夏区现有的30649名(小学22358名,中学8291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738名,占总人数的2.4%(小学487人占小学总人数的2.17%,中学251人占中学总人数的30.2%)。二是规范管理——注重“细”。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侧重单留守(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和纯留守儿童的分类统计,固好“平安之根”。以“一人一卡”形式,登记学生详细住所、联系电话、监护人等内容,做到及时跟踪,确保“不漏一个学生,不丢一份信息”,同时将留守儿童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相关学校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广泛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愿望,掌握他们的行为。发挥同学作用,采取“就近就地、年龄相仿”原则,将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与同班、同邻学生结成对子,共同参加活动,及时进行工作跟进,促进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各学校利用班会,让留守儿童倾诉自己的内心,班主任介绍留守学生的情况,让同学们给留守学生多一份友谊,让留守学生在自己的群体中找到知心朋友,感受到友情、集体的温暖。三是家校沟通——了解“全”。各学校利用校讯通、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通过信息交流反馈,对其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解决。通过“走千家进万户”家访活动,积极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进行家访,除了解学生的生活安排。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提醒家长要落实监护职责,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教育,避免产生监控“空档”。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补课,形成“一帮一”的帮扶形式,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四是依托载体——形式“活”。为使留守儿童从不同方面得到关心、关爱,教育局要求各学校依托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通过结对帮扶、爱心捐献、送温暖、乡村少年宫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关爱。如召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关爱意识、感恩意识,把留守学生对父母的思念化作对集体的信赖和对前途理想的追求;如引导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礼仪等习惯,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通过组织“诉说父母养育苦,抒发前途拼搏志”“我的前途我作主”等活动,培养他们感恩之心,激发自身学习热情。如利用“亲情电话”,要求留守儿童每周至少给亲人打一次电话,问候辛苦、汇报学习,同时感知亲人的关爱和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目前虽然已初步构建了家庭、学校基本的关爱体系,但就全社会而言,救助保护系统仍不够健全,家庭、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相关责任不够明晰,不断提升家长综合素养也势在必行。同时还需设计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基教室马宏亮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