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制胜 朴素动人——广播连续剧《闽宁镇》的创作故事
8月19日,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福建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制作的3集广播连续剧《闽宁镇》获“优秀奖”。
《闽宁镇》导演兼编剧权胜表示,今年很多参选“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均以扶贫为题材,说‘扎堆’一点不为过,《闽宁镇》能脱颖而出是赢在格局上。从闽宁镇一直到西海固,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的贫困看西部,西部贫困看西海固,西海固的脱贫是中国整体脱贫的重要一环,有着标杆式的意义,这也是这部戏与众不同的格局所在。
《闽宁镇》讲述了宁南山区喊叫水村马有雨一家因为各种原因成为移民“钉子户”,最终在当地干部、援宁干部、媒体等帮助下,解开心结搬迁至闽宁镇,开启幸福生活的故事。该剧将跨越20载时光和山海之间的携手相伴融入其间,展现出了厚重且动人心魄的力量。
在前期采风中,《闽宁镇》编剧、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副秘书长薛伟强感受颇深:“我们多次深入西海固地区、闽宁镇和福建南平体验生活,采访参与帮扶的福建干部、闽宁镇干部、移民、扎根闽宁镇的闽商代表等,一系列的采访为该剧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广播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有现实原型,有非常强的代入感。”
为了更好地突出“闽宁协作”,故事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是福建援宁干部和企业家,一条线是当地干部和群众,双线并行发展,展现的不单单是一方帮助另一方,而是把重点放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上,凸显了“脱贫攻坚上下一心、干群一心”的协作精神。
闽宁协作的成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宁干部,如何在剧中塑造好他们是创作的重中之重。创作团队塑造的福建援宁干部典型雷春桦,是一个“连家渔民上岸”的亲历者。20年前,党的“渔民上岸”政策让她受益;20年后,她主动要求到宁夏去做移民搬迁工作,又把党的温暖带到了西海固。从沿海到西部,从连家渔船到西海固,雷春桦与当地群众在情感上有共鸣,人物形象生动。通过雷春桦一角,升华了福建援宁干部的群像。从“连家渔民上岸”到“西海固移民搬迁”,体现了党的政策一脉相承。
该剧制片人马茵是宁夏交通广播主持人,也是本土方言广播情景喜剧《的哥哈喜喜》中夏莉莉的演播者,她在剧中出演一位广播主持人。她表示,《闽宁镇》以普通话播讲,但在一些表达中加入了宁夏本土元素,比如“婆姨”“娃”等称谓和“啥”“咋”等语气词,力求兼顾传播性和地域性。她说,剧中人物设计、语言特色、场景转换等都是从移民、移民干部、福建援宁干部、企业家等群体中提炼而来的,希望宁夏和福建的听众都能从中听出家乡的故事。
今年2月,五易其稿的《闽宁镇》在北京举行剧本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这部作品题材抓得准,故事精彩、视角独特、人物形象鲜活。《闽宁镇》制作完成后,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五套广播节目、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所属六台广播节、山西广播电视台八套广播节目、漳浦广播电视台播出,共播出75轮次,社会反响热烈。
“此次与福建、山西两省的台际合作,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既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宁夏的广播剧制作水平,为今后制作更多的精品广播剧积累了经验。”该剧主创人员之一、宁夏交通广播副总监陈大志说。(记者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