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雕刻世家 郝延强20年痴心贺兰砚雕刻

30.06.2015  12:21
        贺兰石是宁夏五宝中的“蓝宝”,又称吉祥石、碧紫石。用它雕刻的工艺品、文化产品不仅是宁夏的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同时也是宁夏独有的文化符号。 
        42岁的郝延强出生在陕西一个雕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来到银川见到贺兰石,他便开始了贺兰石雕刻之旅。如今已有20年“雕龄”的他,亲手完成了1000多件贺兰砚、贺兰石雕刻作品。
        20年雕刻1000件贺兰砚
        1973年,郝延强出生于陕西清涧县的一个雕刻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当地著名的匠人,精通石雕、砚雕。自小耳濡目染的郝延强对石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88年,郝延强随家人迁居银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贺兰石雕刻作品,立刻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练习贺兰石雕刻。1999年,郝延强兄妹俩共同创办了“郝氏砚阁”,专职从事贺兰石雕刻和经营。 
        提起贺兰砚,郝延强如数家珍。“这个叫红钢瓜形砚、这个是梅花砚,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他拿着自己最心爱的几件作品,一边用手细心摩挲一边介绍着。凭着一份痴心,郝延强雕刻贺兰石至今已有20年,并亲手完成1000多件贺兰砚、贺兰石雕刻作品。
        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许多人并不知道,要想制作一件精美的贺兰石雕刻艺术品,得经过选料、构图、制坯、雕刻、打磨等诸多复杂的环节和技术程序。手工雕刻一方砚需要十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作品也凝聚着雕刻者的汗水和心血。按郝延强的话说,雕刻是个又苦、又累、又脏的技术活儿,能坚持干下来的人很少。 
        郝延强表示,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不少人四处找着买贺兰砚,现在随着贺兰砚的市场化经营,人们在宁夏不少地方,尤其是旅游景区都能看到贺兰砚,但真正高水准的作品和工艺师并不多。 
        这么多年,郝延强一直坚持做精品的同时还力求创新。他除了制作各种贺兰石工艺品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档艺术砚台的设计和制作上。他说:“一件好的作品在创作之前,都需要充分汲取本土文化元素。比如我曾雕刻过的西夏古瓶砚,就具有浓郁的宁夏地方特色。在雕刻的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资料,考察了许多文物,反复修改设计图,最终才达到满意的效果。” 
        正是这份坚持,2014年,在银川市政府公布的第三批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郝延强名列其中。同时,郝延强的工作室也被评为银川市级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
        记者  张慧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