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兴民富仓廪实——2016年宁夏农村工作综述
农业兴则农民富;仓廪实则百业兴。
在宁夏,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肩负着脱贫致富的第一担当。
以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201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施政所向,实现了粮食总产“十三连丰”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的增长,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
作为全国农业的“微缩版”,宁夏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是咬定“特色”不放松。
2016年,宁夏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聚焦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这五大特色产业的新一轮转型。
在布局结构上,宁夏坚持把产业细化落实到县、乡、村,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大县和特色产业带。
2016年,在保证粮食总产不减的前提下,宁夏调整种植结构,压减玉米规模,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162.5万亩,玉米减少15.7万亩。在种养结构上,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牧草种植,“粮改饲”试点县扩大到5个,优质饲料规模稳定在800万亩,粮经饲三元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
作为全球枸杞产业的风向标,宁夏坚持做精一粒枸杞,延长一条产业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农业产业竞技场中,代表中国枸杞赢得了一个席位;
在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建设的过程中,宁夏奶产业树起了一面旗帜,趟出了一条路;
既有产量优势又有品质特色的宁夏米业,选择了从经营体系创新入手,将农民、大户及合作社与粮食银行紧紧捆绑,做大做优“一仓米”;
……
此外,自治区还建立了特色优势产业资金支持稳定增长机制,仅2016年上半年,落实涉农资金38.2亿元,同比增长10%。去年,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6.5%。
供给端改革发力,推动农业闯关过坎
2016年底,平罗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项目获宁夏金融创新奖。
将沉睡的资产变成活动的资本,“平罗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走向全国。
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已基本完成,共确权1568.9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6.5%,已发放证书87.6万户。
在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全区安排部署了以“4+2”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改革任务。
在平罗县金茂源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剑告诉记者,他计划在2017年继续借贷,增加养殖项目,将低价的粮食作物用于饲养,延长产业链,通过卖肉来实现更高的收益。而他的底气就是手里的平罗县设施农业用地使用证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2016年,宁夏在平罗、贺兰、永宁、同心、沙坡头区5个县区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
这意味着,更多像任剑一样的农民,都可以手持“红本本”和“绿本本”抵押贷款,以更多的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趟出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截至去年9月,5个试点县(区)共发放“两权”抵押贷款8.2亿元。
围绕“4+2”改革,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实施方案,通过推进农村产权改革,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土地确权盘活了土地资源,“两权”贷款抵押搞活了农村经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去年,全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分别增加232家、410家、118家。目前,全区种养大户发展到了2.75万户,专业合作社5352家,家庭农场2241家,带动全区三分之二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财政支农“四两拨千斤”,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农业
“近几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的农业生产扶持资金都有十几个亿,用活用好这笔钱,需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撬动金融支农。”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在中宁县徐套乡下流水村,贷款难始终是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致富的制约因素。
2016年,村“两委”班子抓住建设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契机,积极与青银村镇银行对接,由村干部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担保,全村92个养殖户共贷款481万元从事肉牛肉羊养殖,农民脱贫致富积极性高涨。
去年,扶贫任务较重的固原市也组建了扶贫担保基金5.29亿元,组建固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截至去年11月,已完成首批218户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及企业的实地调查,发放贷款72笔1.08亿元。
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这是2016年自治区《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将原来以直接补贴为主的扶持方式,调整为直接补贴、贷款担保、实物租赁、产业基金、农业保险等扶持手段,大幅降低直补比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资农业。
去年,自治区和各市、县(区)共整合配套资金近13亿元,发放贷款近30亿元,惠及17万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和普通大户,缓解了农业农村贷款难问题。这种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农办的肯定。
民富村美风正,乡村更宜居
2016年宁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9939.7元,增长9%,连续8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贫困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19.3万贫困人口脱贫,249个贫困村脱贫销号;投资40亿元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113万山区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建成美丽小城镇29个,美丽村庄138个,改造危房危窑3.18万户;
……
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数字的回顾,提振了全区百姓的信心,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不久,宁夏首届“去村里赶年节”活动在隆德县温堡乡新庄村盘龙山庄拉开帷幕。“乡村旅游在固原”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
冲着绿色、清新、洁净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人流、资金流涌进农村,涌入田野。
通畅的康庄公路,阡陌纵横的农田水利渠网,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处处荡漾着现代化和谐文明之风。
2016年,宁夏农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乡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民风建设上下大功夫,农村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路通了,水来了,民富了,村美了,人笑了,宁夏农村旧貌换新颜。可喜的变化背后是“三农”领域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我们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证明。(记者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