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1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固原市强化技能培训,强化转移就业基地建设,强化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强化用工信息反馈和宣传引导,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档次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劳动力转移就业30.67万人,实现工资收入41.01亿元,其中工资收入比2013年同期37.09亿元增长10.57%,转移就业人员人均收入13371元。据测算,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68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
一是抓组织领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2014年全市改善民生的20件实事之一。年初,组织召开全市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纳入对部门和县(区)的综合目标考核,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区外用工企业需求和区内大县城、中心镇、设施农业、重点工程(园区)建设项目,结合“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贫困劳动力中长期培训工程、生态移民培训、世行贷款青年农民培训与就业项目的实施,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长短结合等办法,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4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1万人,其中,职业技能鉴定0.98万人。
三是抓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坚持把拓展和巩固转移就业基地作为扩大就业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全国转移就业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引领生态移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档次和质量。按照就业30人以上、稳定务工6个月以上的标准,建立以新疆、内蒙等邻近省区为主的体力型转移就业基地,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的技能型转移就业基地,以自治区、市、县(区)重点工程(园区)为主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基地。目前全市累计建立转移就业基地975个。
四是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对全市1060名乡村劳务信息员、乡(镇)劳务工作人员、中介机构负责人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加强驻外劳务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累计达到10个。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目前全市建立带领500人以上劳务中介组织6家,带领100人以上劳务经纪人180名,带领50人以上劳务经纪人116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