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强:坚持在病人床头交接班
“我们一定要多去病房,坚持在病人床头交接班。”在湖北省襄阳市战“疫”前线,常海强常给组员强调这句话。这是40多天来,他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总结的经验。
54岁的常海强是吴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宁夏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年龄最长的队员。“我的专业就是呼吸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他说。
抵达襄阳后,常海强被分配到襄阳市中心医院,疫情的严重程度超出他的预期。“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形势的严峻,连口腔、眼科这些外科医生都顶上来了,心理压力确实大。”常海强回忆。当时该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对他说:“您的专业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要帮我们挑大梁啊!”
1月31日,常海强和组员们接管了收治重症患者的隔离病区一、二病房。虽然做好和疫情较量的准备,但仅过了一天,新冠病毒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29岁的患者小寇是重症。“我看着他身体挺结实的,感觉问题不大。”常海强说。2月1日9时,常海强和护士进入隔离病区查房,小寇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正常用药即可。
11时,小寇说想大便,但下不了床,向护士要了一个盆在床上解决。这引起了常海强的警觉:年纪轻轻,若不是身体原因谁还会在床上解大便。他细细观察小寇,发现他神态不对劲,呼吸急促。
常海强(左)和同事们讨论病情
随后常海强立即让护士测血氧饱和度,居然掉到了70!“是不是测错了?”他让护士继续测,血氧饱和度继续往下掉。常海强的神经紧绷了起来。
“快,拿氧气面罩,供氧。”常海强招呼着组员,还是不见效,随即调高参数,推至经鼻高流量吸氧,依然没用。常海强有些慌,他甚至怀疑氧气管脱落或是氧气回路有问题。但经过检查,设备完好。
“上无创呼吸机,先保证患者不要缺氧窒息。”他和同组的医生、护士经过一番紧张有序操作,接上无创呼吸机后,小寇的血氧饱和度才止降回升,恢复到90以上。情况稳定后,常海强立即为小寇安排做CT。
“小寇的上一次CT显示两侧肺都有感染,虽然整体情况较重,但有一侧还轻一些。仅仅过了24小时,他的CT显示肺部感染总面积超过90%,几乎成了白肺,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个病毒的传播速率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必须高度重视。”常海强心有余悸。
下班后,他看看时间,不知不觉已在隔离病区待了8个半小时。
领教了新冠病毒的可怕,常海强对组员和襄阳的同行们提出明确要求,交接班不能像平常那样在办公室完成,要在患者的床头进行。不要因为怕感染就不进或者少进病房,要多问患者的情况,新冠肺炎患者的一切感受和体验都具有参考意义,不要错漏蛛丝马迹。
刚到襄阳的第一周,是常海强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没有休息,每天上班7至8个小时是常态。“早晨6时,早早起床,为节省时间,有的队员边下楼边吃方便面。”常海强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入院患者数量少,出院患者数量与日俱增,他们才能腾出时间休息。
常海强和同事们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理解与配合。
一天查房时,他问一位51岁的女患者:恢复得咋样?家里咋样?听闻此话,患者嚎啕大哭。起初常海强没明白怎么回事,以为对他们工作不满。后来才明白,这位患者特别感谢宁夏医疗队的队员,宁夏的医护人员对她特别关心,自己很受感动。“虽然患者的情绪表达很震撼,但也给了我们继续奋战的信心和决心。”常海强说。
截至目前,常海强先后带队查房1190人次,救治重症病人325人、危重症病人11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21人,操作无创呼吸机22人次,6次及时发现病危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挽救了患者生命,无一人病亡。 (记者 张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