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审议议题的安排,最近我们分赴湖北襄阳市、湖南娄底市和广西柳州市,就三市党委、政府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三市的经验和做法:
(一)襄阳市的主要做法:一是高层推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二是明确职责,坚持综合施策。按照工作职责,卫计部门负责制定分级诊疗管理办法和规范,人社部门负责建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办法和人才人事政策,编制部门负责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物价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形成了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动的政策合力,推动试点工作的进程;三是明确职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按照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理顺分级诊疗流程,三级医院主要提供专科医疗服务,解决疑难危重病症,二级医院主要开展常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疑难病的诊疗、双向转诊,以常规住院及手术为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提供首诊服务。四是创新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坚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人资格不变、财政补偿政策不变、核定编制不变、功能定位不变、公共卫生职责不变“五个不变”的原则,创新建立医疗联合体体制平台。在城市创建“3+2+1”模式,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各医院安排专家轮流到社区坐诊并进行管理,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二)娄底市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引导,转变就医观念。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和专科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90%。公开招考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充实基层服务机构,对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定期选送骨干医务人员到省市三甲医院进修。整合医疗资源,建立了医学检测中心,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放,检测结果互认共享,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三是政策引导,促进合理就医。强化医保杠杆作用,合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就医首诊到基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挂号费、心电图等检查免费,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引导群众在基层首诊。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团队医生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定契约关系,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加强督导,确保顺利实施。
(三)柳州市的主要做法:一是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鼓励城市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独立血液净化机构,满足血透患者长期诊疗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推广中医药、民族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慢性病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与检查结果互认;二是以病人为导向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三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转诊流程。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追踪、调控和监管的分级诊疗平台,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开展转诊工作。制定统一的院内分级诊疗转诊流程和管理要求,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内容,统一检查检验材料和转诊材料格式,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实行转出负责制,由转出医院负责预约和转诊事宜,转入获得优先门诊、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等服务;四是以重大疾病为切入点,逐步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格局。
二、推进我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自治区、银川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医师多点执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
一是改革政府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调控公立医院服务方式转变。改革对公立医院门诊工作量补助,调整为加强住院、手术补助及承担分级诊疗和开展医联体工作进行补助,引导公立医院转变发展方向,适应改革需要。建立分级诊疗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公立医院转型回归到注重疑难危重症诊疗和科研教学等功能。建立优质资源下基层合理费用支付制度,鼓励优质资源下得去、可持续、服务好。市级财政要建立托管费用保障机制,市属三级医院每年每帮扶一家县级医院补助100万元、帮扶一家社区卫生机构补助20万元专项补助。
二是突破基层用药目录和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居民就医习惯转变。增加常见病、慢性病治疗用药品种,配齐基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用药,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药衔接,满足群众就医需要。医保报销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倾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病种分值和总额预付金额。加快制定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政策,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价格,提高技术型、劳务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行大医院“名医定时、定点下基层、中医进社区”,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分析疾病谱,对各级医疗机构分级的病种进行分析,制定分级目录,引导患者就医分流。
三是切实发挥二、三级医院龙头的作用。通过全面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等改革,不断提高二、三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二、三级医院在重大疾病、专科疾病的治疗上,在转诊病人的把关上,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县级医院针对诊治技术薄弱环节,提高基本诊治技术标准,增添诊疗器材,加快填补县域临床诊治技术空白和创新临床诊治技术项目。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加大县域疾病诊治的覆盖面,提高对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逐年降低县外转(就)诊患者比例,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完善分级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智慧银川”医疗卫生部分进程,拓展信息化平台支持广度与深度,推动居民健康档案普及,建立网络、手机等健康信息自主管理和服务渠道。打造区域整合的预约挂号、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便民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体系。
(二)分工协作,形成部门联动的配套工作机制。按照《银川市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建立在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和发挥好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杠杆机制和政策措施,形成部门联动的配套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将分级诊疗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制定、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办法的建立、人才人事政策的制定、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的制定等分别落实到卫生计生、人社、编制、物价等部门,加快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进程。
(作者单位:银川市人大科教文卫工委)
郭可峻丁晓静李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