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手指挥下的银川商品经济发展

05.12.2018  12:12

   核心提示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过去一袋米一袋面都要凭票采购,到如今商品丰富、市场繁荣,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制度的保障给予了市场充分的自由度和信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颁布20周年,让我们通过老银川物价工作人员的讲述,了解银川经济的发展变化。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回顾】

  “20年前,银川的市场非常少,买东西只能去国营商店。”从事物价工作35年的老物价人胡女士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年银川老城区规模很小,物资短缺,商品种类特别少。“1983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除极少数集贸市场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外,几乎全部商品都实行政府定价。商场(店)的价签有绿蓝红三色,绿色是政府定价,蓝色是政府指导价,红色是市场调节价。商场里大多是绿色蓝色价签,红色价签很少。”胡女士说,那时候价格检查工作也很简单,就是查看账本,账本价格跟政府定价进行对比,看有没有多收或少收。直到1984年,国家才放开了小百货、小文化用品、小针织品、小食品等小商品价格。

   【发展】

  价格放开后,货物的种类丰富了,市民的选择更多了,经商的人也多了起来,行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激发了市场创新和竞争的活力。

  20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价格改革,96%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基本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以政府定价为主的价格机制,向以市场价格为主的机制转换过程。

   【亲历者说】

  “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公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价格管理逐步由过去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单一监管逐渐向多元共治方向发展。”银川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

  市场调节转变了买卖关系

   【回顾】

  1998年5月1日,《价格法》正式实施,提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3种价格形成形式中,市场调节价要在市场价格机制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市场竞争,由经营者自主制定价格。“给予市场经营者自主定价权,让需求决定商品价格。”银川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计划经济时买米买面要到国营粮店拿着粮油本凭票购买。粮油价格放开后,市场竞争加大,粮价比较平稳,而且粮店还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这就是市场竞争机制给市民带来的好处。

   【发展】

  作为《价格法》的配套法规,中央定价目录于2001年公布了第一版本。宁夏定价目录也于2002年制定公布。随后,分别于2015年、2018年进行修订。

  定价权限正在逐渐由政府之手转交给市场之手,让市场为价格做主。如今,商场里的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有力地推动了交易行为的公开化,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亲历者说】

  “我们监管不再是监管具体价格而是监管价格行为,例如是否做到明码标价、是否有价格欺诈等行为。”银川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

  放得开还得管得住

  “市场调节价已经放开的绝不干预,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涉及到重大民生领域,该管的一定要管得住。”银川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2001年5月8日,全区12358价格举报热线开通,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仅99件;到2017年,银川市12358受理举报投诉咨询达10787,占全区总受理量的91%。

  市民的自我维权意识逐步增强,群众监督成为价格监管重要力量,价格监管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市场自主定价调节的机制给予了市场竞争和活力,也对价格监管和预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价格法》要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监测制度,对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变动进行监测。

  随着市场繁荣,商品丰富,价格监测工作范围逐步扩大,监测品种逐年增加,物价部门的监测手段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年前,银川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的郭玲,得骑着自行车到每个菜市场询问价格,采价的环节要靠人工完成,不但效率低,而且很难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进行预判。现在,银川市物价局在各大农贸批发市场建立了价格采集信息系统,每天银川市各大批发市场最新的商品价格数据,都能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平台,汇总到价格监测中心,采集的数据最终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为市场价格的研判提供了有力依据。

  《价格法》的实施给予了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是政策调整激发市场活力的成功实践,监管方与市场在改革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当下,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新的活力也将再次得到激发。

  记者 李鲲鹏

《价格法》实施20周年 从单一监管走向多方共治
  “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华网
伟大变革中的宁夏见证 | 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信心再出发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