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报告第三部分,提出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并对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报告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要切实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突出集聚创新,力促工业转型升级;三是聚焦特色精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四是挖掘发展潜力,创造服务业新优势;五是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六是狠抓重点改革,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七是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八是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最后,报告热情洋溢地说,“目标蓝图催人奋进,面对挑战更要提高勇气、发奋图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加快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精彩片段
梯次推进项目建设
围绕自治区成立60大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不断筛选充实项目储备库。紧扣国家政策走向,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撑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进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包。着眼提高投资效益,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基本无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有税项目,培植有根企业。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用好审批监管网络平台,联审联批,提高效率,力争20个重点预备项目一半开工、30个重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前后接续、梯次跟进。
发展全域旅游
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依托宁夏旅游集团建立旅游发展联盟,整合旅游资源,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
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优布局、补功能、促融合、提品位”的思路,深化“多规合一”工作,开展一个市县一个规划试点,加强城市设计,体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统筹沿黄城市带和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实施“一主三副”项目400个,提升承载能力。推进银吴等区域同城化,新建改造银川至宁东等快速通道,实现所有县城通高速。抓好固原、平罗、宁东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城市试点,推动城市设施服务向城边村、小城镇延伸,打造旅游、枸杞、葡萄、回族文化等特色小镇,建立“人地钱”三挂钩机制,提高就近城镇化水平。全面落实户籍改革政策和居住证制度,配套完善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转移人口享受同城同等待遇,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实现三项便利
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扩大备案管理,让投资服务更便利。建成宁夏电子口岸,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涉外审批“一站式”办理,推进与丝路沿线省区通关一体化,让贸易服务更便利。开展对阿金融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企业走出去和资金引进来创新服务,鼓励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应用内保外贷、并购贷款、境外发债等多种方式融资,让金融服务更便利。
有活干有钱赚
让每个有劳动意愿的人有活干、有钱赚。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自主择业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培训城乡劳动力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增加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努力使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开展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降低就医成本。定向培训住院医师300名,落实到岗大专以上学历村医1000名,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所。加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综合防治。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强化食药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办事快捷高效
坚持“深、实、诚、细、严”要求,强化抓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机制,重大事项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完善各项指标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政务公开和督查问责,表彰奖励实绩突出的,约谈诫勉工作不力的,曝光追责不作为乱作为的,真正做到政令畅通,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词说报告
“1+4”特色优势产业
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四大特色产业。
“多规合一”
协调消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等规划之间的差异矛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张图”。
“三项人才工程”
院士后备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枸杞产业“六大工程”
基础研究、良种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和文化引领工程。
“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十百千万”工程
评选十佳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智慧旅游企业、商品购物点、农家乐、金牌导游(讲解员)、服务之星、旅游商品、名优小吃;评选百名优秀导游员(讲解员)、旅游服务标兵;培育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万名旅游从业人员。
“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3项行动计划”
金融、交通、文化、旅游、“互联网+”、能力提升、社会帮扶、水利和气象、光伏和电力、人才和科技、医疗保障和卫生、危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三留守”和贫困残疾人关爱等脱贫行动计划。
“两随机、一公开”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检查结果公开。
数说报告
150亿元
实施13个社会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
200亿元
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各类债券200亿元。
120万吨
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引导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
60户
以降成本、提效益为重点,引导60户龙头企业对标一流、挖潜改造,做强做大。
200家
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宁夏名牌产品20个。
1.2万名
实施“三项人才工程”,培养专业人才1.2万名,出台科研人员留职创业、职务发明等激励办法,让各类人才在创新中实现价值、在创业中成就梦想。
86%
聚焦“1+4”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壮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使其在农业产值中占比超86%。
370万吨
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稳定在1200万亩、370万吨。
10万亩
推动蔬菜产业向精品方向发展,新建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
20家
坚持“小酒庄、大产区”模式,新建改造标准化葡萄园5万亩,开建酒庄20家。
50万亩
坚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2万人
加快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新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300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5万个
强化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城区大中小路网和公交线设置,配建更多停车场、充电桩,新增泊车位5万个。
7万套
新建(或购买)各类保障性住房7万套,让19万群众圆上安居梦。
80%
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实现80%行政村垃圾有效处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50万亩
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治理荒漠化土地50万亩、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76万亩,植树造林100万亩。
3万人5万户
推行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易地搬迁3万人,产业扶持5万户。
73%
新改建乡镇幼儿园20所,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学前3年毛入学率达到73%。
漫说报告
打响诚信牌
培育一批优秀景区、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重拳整治价格欺诈、强制购物等乱象,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打得更响。
免除学杂费
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和“13项行动计划”,免除农村贫困家庭高中生学杂费,提高贫困地区中职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生活多丰富
新改建5个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扶持一批文化室、文化大院,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放映、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服务更到位
强化政务公开和督查问责,真正做到政令畅通,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奉公当廉洁
践行“三严三实”,优化政风行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所有公职人员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勤恳务实,履职尽责,全心全意当好人民公仆。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