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一)丨奋斗新征程 追梦新时代
新年伊始,放眼银川,2018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百姓心中一份份厚重的幸福感,更是推动银川高质量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银川都市圈、沿黄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减税降费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利好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特别是“高铁时代”即将到来,银川高质量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1月9日,银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2018年工作成果,展望勾勒了2019年发展蓝图。翻开新鲜出炉的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具体又有力的数据和目标筑实着百姓心中的幸福感,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集结号。
盘点2018:架起腾飞之翼 筑牢幸福之基
光阴荏苒,2018年的日历刚刚翻去,2019年已经向我们走来。回眸过去的这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过去的一年不仅仅是积蓄着努力、播种着希望的一年,还是银川发展建设提速增效的一年,银川都市圈建设银川进行着生动实践,行政审批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每一个人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辛勤忙碌,书写着精彩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记录了银川2018年每一个扎实的脚步,每一个充实的点滴,以期在新的一年,用信心、恒心与决心,直面可以期待的明天,笑迎值得付出的明天。
2018年亮彩成绩: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新理念全方位实施,银川都市圈、“四区四园”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全面铺开,城乡西线供水等一批战略性经济民生工程谋定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和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加快整改,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获评2018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被列为全国“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核心区,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全球智慧城市峰会,银川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攀升。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6%和8.1%。
“各科”成绩单:
●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新驱动突破大
出台促进投资10条、工业转型升级24条、“1+2+7”人才新政等一揽子政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组建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产学研建”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预计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1.71%。
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百强,中关村双创园获评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丝路经济园、苏银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示范企业13家、自治区标杆企业10家,石墨烯新材料项目一期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整车制造“零”突破。
商引资到 招位资金505亿元,民营企业占87.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比重上升至57.7%。
——全域旅游聚人气
葡萄酒产业链由种植、加工向创意研发、品牌塑造拓展;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20%。
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同比增长15.83%。
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
——绿色发展激活力
淘汰落后产能78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5%以上,商品房去库存周期缩短至10.78个月,累计减免各项税费130.34亿元。
●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投入资金61亿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中央环保督察交办2017年整改任务全部完成,2018年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转办件办结率分别达99%、98%,严肃查处了泰瑞制药违规违法生产等问题,困扰群众多年的“异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立市成效显著
“东热西送”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集中供热覆盖区域燃煤锅炉应拆尽拆。
空气优良天数较去年增加21天,PM10下降17.9%,PM2.5下降20.8%,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列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第4、全区第1。
工业园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清污分流项目建成投运,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6条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和滨河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初步建成,新增水域1万亩,黄河银川段水质实现“Ⅱ类进Ⅱ类出”。
国家自然保护区生产企业全面清除,灵武再生资源循环园区整治基本完成。
全市累计生态修复面积4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7.7万亩。
● 银川都市圈建设取得新进展
——担负责任积极推进
参与实施银川都市圈项目75个。
——共建共享惠民生
凤凰北街打通、贺兰山西路拓宽等16条市政道路建成投用。
建成小微公园1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9平方米。
累计建成美丽村庄104个、全国特色小镇3个。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60万人口,建成投用综合执法平台等智慧城市项目9个。
● 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果
深化东西合作,闽宁协作成果入选全国“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电影《闽宁镇》全国上映。
深化政企合作,与中铁、中冶、中电建等多家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京银、苏银、军地合作不断深化。
创新审批模式,“不见面”办理事项达82%,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开办企业指标跻身全国第2位、获信贷位列第7位、工程建设项目报建位列第8位,新登记市场主体4.22万家、增长12.4%。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完成。
组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母基金、民营企业扶持基金,助贷规模达到60.17亿元。
申请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52.51亿元,解除政府购买服务协议30个40.6亿元。
国际空港三期建成投用,河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万人次。
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公铁物流港被确定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银川被列为2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55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
新设外资企业24家。
● 人民群众福祉有了新收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取各级财政扶贫资金5.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8个,全面完成“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16个贫困村6732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率先在西部地区将因病、残疾照顾返贫致贫家庭纳入低保,城乡低保标准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贫困群众大病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8.15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182户困难群众住上“暖心房”。
——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大
创业带动就业1.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8%以内。
——“首都带首府”教育医疗合作深入推进
实施北师大银川学校、北塔中学等28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1.44万个。
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28家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患者900多万人次。
——文化体育日益繁荣
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示范性农民文化大院80个,推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岩石上的太阳》等剧目。
“丝绸之路”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
列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平安银川”建设效果突出
打掉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0个,命案发案率下降55%。
● 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增强政治自觉 提高政治站位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始终做到上级有决策、政府见行动。
——强化问责 从严治党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公开政务信息14万余条,政府透明度指数位列全国第7位。
银川审改经验编入《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
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
中央第八巡视组移交信访件办结率95%以上。
“12345”热线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 李慧娟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