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坪村的“宽大平”
山上,十几台大型铲车,正在把原先梯田“短变长、窄变宽、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新修的5000多亩“宽、大、平”梯田从山顶层层渐旋而下。
山下,千亩水浇地被集中整治连成一片,已建成高标准冷凉蔬菜示范基地。辣椒枝拔节,菜心苗抽穗,西红柿开着小黄花,菜农除草、打杈。
中国最美旱作梯田,不仅景美如画,更是宁夏彭阳县人治山治水拔穷根留在大地上的“指纹”,是开创现代化农业未来的实践行动。
脱贫户的静好岁月
6月23日凌晨4时左右,彭阳县红河镇宽坪村村民杨德宝就醒了。
他是被“住”在家门口树上的柳莺叫醒的。
在每天朦胧的晨光中,那只柳莺精神抖擞鸣叫着,婉转清脆,呼朋唤友,直到把整个村庄叫醒,才恋恋而去,比家里的公鸡还勤快,还准时。
妻子马文莲已起床,把割草机搁到三轮车上。这些年,为了脱贫,马文莲跟着杨德宝把苦下死了。欠自己女人太多,舍不得让她受再多的苦,杨德宝就不好意思再赖床了。
他们开着三轮车向山上的苜蓿地奔去,得趁着早晨天凉割完2亩苜蓿。“太阳一出来,能晒死个人,汗不停往下淌。”
晨光中,蓝色的苜蓿花熙熙攘攘地开成了梯田花海。割草机整齐地撂倒一溜溜苜蓿草,青草香味就浓浓地钻入他俩的鼻孔。
“要不是脱贫的好政策,咱俩怕还在工地上打工呢,哪来这么好的日子?”杨德宝冷不丁地感慨了一句。
彭阳县金鸡坪梯田美如画 记者 党硕 摄
马文莲抬起头,冲丈夫笑了笑,继续埋头割草。
2016年以前,杨德宝家的日子过得很苦。13亩水浇地被流转建蔬菜大棚,父亲就在剩下的3亩人工梯田里种苜蓿,在8亩机修梯田里种玉米,养了一头耕牛和十几只羊维持生活。“那时,我家是村上最穷的一户。牛太贵,养不起牛。养羊摊本小,羊羔养三四个月就能卖钱花。”
杨德宝家致贫的另一个原因是,父亲为了给杨德宝弟兄俩娶媳妇借了十几万元外债,同时,因还不上银行贷款还被拉进黑名单。“我们那时一年能挣一万元,主要都用来还账了,账把人拉烂包了。”
一大家子人过得苦巴巴的,杨德宝和马文莲只好留下老人和孩子,外出务工。“工地抱砖、掏下水道、挖树苗,凡是能挣钱的活都干,把几辈子的苦活脏活都干了。”累一点脏一点都不算啥,每到晚上,马文莲就特别想老人和娃娃,天天哭哭啼啼地闹着要回家。
2016年,杨德宝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勤快肯干,就能得到政府扶持。
杨德宝夫妻决定在家创业。贷了5万元贴息扶贫贷款,盖起标准养殖棚,买了2头母牛和3只萨福克肉羊,发展肉牛肉羊产业。“种草有补贴,盖棚有补贴,下个牛娃也有补贴,只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啥都政府给补贴扶持呢。”
机修梯田小麦丰收(资料图片) 林生库 摄
每天,杨德宝两口子喂好牛羊,赶忙到家门口的菜园、苗木地、工地上打工。“这几年养牛羊顺得很,接连下了3头母牛娃子,母羊羔也多,都没舍得卖,留下再下崽。我们打工挣的钱,除了补贴家用,还要勒紧裤腰带,还老爸拉下的债。”
母牛下母牛,3年变五头,截至2019年,杨德宝家里的肉牛存栏达到7头,萨福克肉羊已繁殖到30多只。“去年,我卖了2头公牛、8只羊羔,加上打工挣的钱,一年能收入10来万元。”
杨德宝过日子勤俭,这几年,攒钱翻修了堂屋和西房,红瓦砖墙玻璃窗,好是气派。还把老父亲欠下的十几万元外债还清了,把父亲终于从银行“老赖”黑名单里“请”出来了。“无债一身轻,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放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
夏天的太阳八九点钟就很毒了,杨德宝夫妇停止割草,把一捆捆苜蓿装上车。高高的一车苜蓿草停在院子里,杨德宝开动铡草机粉碎苜蓿草,摊晒在院子里。马文莲钻进牛棚羊圈,拌料饲喂牛羊。“先得把不会说话的伺候好,人家给咱们挣钱着呢;会说话的放到后头吃喝。”一个大西瓜在凉水盆子里泡得透心凉,马文莲捞出来切成一牙一牙的,杨德宝双手捧着西瓜牙大口吃着,连瓜皮都被他啃得薄薄的。
午后,休息好了的杨德宝夫妇,又满血复活地去家门前千亩冷凉蔬菜基地务工挣钱去了。
机耕手的梯田变奏曲
杨德宝还有个盼望:把自家“夹板子”短窄梯田变成“宽大平”梯田。
种苜蓿的3亩梯田,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和村里人用铁锹和架子车平整出来的。
种玉米的8亩梯田,是2003年,彭阳县机耕队派推土机修的。
正是这11亩保土、保水、保肥的梯田,才成就了他的养牛羊脱贫产业。
但由于窄小零碎,大型农机没法在梯田里掉头作业。“这几年,彭阳其他地方修的梯田,又宽又大又平,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在梯田里干活就像在大平原上一样展脱。我们村上的梯田今年才搞‘宽大平’,山顶上梯田已经修了,山腰梯田因为我们这些养殖户已经把玉米种上了,说是秋后玉米收了才推。希望能把我家的4块8亩梯田推成一整块大梯田,能全程机耕机种,省下时间和精力把牛羊养得多多的,养得好好的。”
杨德宝一有空就去山上看机耕手们修“宽大平”,铲车把高处的土一铲一铲地匀到低处,十几辆铲车轮番作业,高低不一的几块小梯田神奇地整合成一块“宽大平”。
有时,杨德宝蹲在地埂上,听机耕手们说平田整地那些事。
机耕手张继军修梯田已经30个年头了。
杨德宝夫妇通过养殖脱贫致富(资料图片) 王雷 摄
20世纪末,张继军加入彭阳县机耕队,开着推土机修梯田,把一块块跑水、跑土、跑肥的滚牛洼推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梯田,把彭阳人从繁重的平田整地劳动中解放出来。
机修梯田的庄稼比坡地高产,还省力。彭阳县一些村庄为了机修农田,出现了抢机耕手的事件。“有一年,我在一个村子按规划推完地转场,但村里人说地还没全部推完,不让我走。我和推土机被扣了两天两夜,最后在乡镇干部的协调下,我才得以脱身。”
张继军能理解这些农民。在当时,农村人的吃喝住行、孩子上学钱都得从田地里刨,一亩机修梯田顶10亩陡坡地的产出,给谁都会急。
后来,彭阳县能推平的山地都机修成梯田,80万亩梯田让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成为“中国最美旱作梯田”。
随着大多青壮劳力进城务工,老龄化的农民没有精力耕种太多梯田,大中型机械又不能在短窄的机修农田作业,一些费力且低产的梯田被撂荒。
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中”,彭阳县实施旱作高标准梯田建设。
“旱作高标准梯田,主要是把2块或者3块窄梯田整合成一块,增加田面宽度、长度及田块平整度,建成宽、大、平的田块。这样一来,大中型机械就能进梯田耕收。”张继军说。
目前,彭阳县已新修旱作高标准梯田43万亩,“十四五”期间,将建设旱作高标准梯田56.84万亩,覆盖率达到75%。
张继军家的40亩机修梯田已经修成旱作高标准梯田。“村集体流转栽种苹果树,一亩地给500元流转费。还让我们套种张杂谷、小尖椒,一亩地又多收了1500元。”杨德宝扳指一算,张继军家一年仅梯田里的收入就达8万元,羡慕地说:“我家那10亩梯田推成‘宽大平’,我再承包别人梯田30亩,就能把牛养到二三十头,把羊养到100只以上。到那时,我富得不流油才怪呢!”(记者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