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记忆里的俞大鹏
11.12.2015 11:37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俞大鹏。(资料图片)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5年增选的61名院士名单中,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俞大鹏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位今年56岁,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俞大鹏是咱宁夏中卫镇罗镇人,也是目前为止首位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宁夏籍学者。12月8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俞大鹏教授的家人、老师、同学等,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这位院士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手农具一手课本从生产队走进大学
据俞大鹏高中物理老师李积德回忆,那个年代,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好,孩子们下课后基本都不学习,但俞大鹏却不一样。“当时,他默默读书,和别的孩子一样,十分瘦小,但是却非常爱学习,经常追在我后面问问题,好些时候还把我问个大张嘴。”李积德老先生至今对俞大鹏印象深刻。
1976年,俞大鹏高中毕业后,到了生产队工作,有时还会到宁夏与甘肃交界处的一个石膏矿厂挖矿石,半年以后,他因为文化水平较高担任生产队的保管和出纳。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俞大鹏也梦想上大学,他一手课本一手农具,闲暇时间全部用来复习功课。高考后,俞大鹏的父亲俞正心坚持让其填报了北大、清华、同济和复旦四所大学,结果当年他的高考成绩只是刚上线,因此未被名校录取,执着的父亲要求他复读重考。
到了1978年,有消息称“下一次高考将加入英语等科目”,这让俞大鹏很紧张。俞大鹏的弟弟俞大升告诉记者:“当时,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条件,所以我哥必须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而这一次,他成功了,当年,他以中卫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上海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圆了大学梦。
“一个人的平台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谈起俞大鹏,其高中同学倪鸿新说:“因为不放弃大学梦,考入大学,俞大鹏为自己的人生搭建了一个更高的舞台。”
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博士 家人和他一起努力
考上大学后,俞大鹏的学费和生活支出成了压在一家人心中的一块石头,父亲俞正心为了凑学费,一年暑假,带着俞大鹏和他的几个兄弟到黄河边筛鹅卵石卖钱,那时,一立方米鹅卵石卖给建筑工地能挣8块钱左右。就是这样,父亲俞正心坚持供儿子上学,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博士。
进入大学,俞大鹏也并不轻松。因为南方和北方地区考生的文化水平差异,他有了危机意识,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逐渐追上了同学的脚步。考研时,班里一共只有三人考上,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报考的是最难考上的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
1986年,俞大鹏在读研期间,就收到了法国南巴黎大学的邀请函,本来英语已经很好的他,又自学3年法语。到了1989年,便独自一人踏上了异国求学的路途,这一走就是五六年。为了省钱,他留学期间只回家一次。每年拿奖学金的他还在学校实验室里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负担。
在俞大鹏上学期间,父亲每月40多元的收入是全家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大学毕业后,为了供俞大鹏继续深造,一家人都在努力。母亲开起了小饭馆来增加收入。姐姐为减轻家中负担,自愿放弃上大学,外出打工。父亲学习蜜蜂养殖,一干就是5年。“到现家里还有蜂箱呢。”俞大升告诉记者。
子欲孝而亲不待 父亲离世早是他最大的遗憾
从法国留学回国后,俞大鹏正式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在当时,俞大鹏虽然已是教授,但收入也并不是很高。所以,家中贫困的生活境况一直没有改变。俞大鹏回国不到4年,1997年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俞大鹏成了家人的支柱,他更加发奋,一心钻研,渐渐有了今日的成就。作为宁夏人,俞大鹏也一直想为家乡做些什么。2008年,在他努力引荐下,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在中卫召开,当时来了10多位院士和10多位外国专家。后来他还有过给宁大学生上课的想法,但因为实在太忙无奈落空。
俞大升说:“我们兄妹几个都很佩服我大哥,他在家里很有威信,就像父亲一样。大哥也一直关心家乡的变化,现在每年都会回来一次,而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咱爸还没享福呢就走了。’父亲因为积劳成疾去世得太早,成为大哥心中最大的遗憾。”(记者 余柄光)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11.12.2015 11:37
宁夏青联:吸纳更多青年人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青”力而为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张洁龙) 4日,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