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首例海关信用修复案例办结
“拿到手里的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1月2日,银川某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某(化名)回忆起一周前从银川海关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信用修复决定书,表情仍难掩激动。
2021年12月28日,银川海关顺利办结银川某服装有限公司信用修复申请。这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宁夏办理的首例海关信用修复案例。
“我们切身体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滋味。”张某说,2020年12月,该公司因拖欠应缴税款被降级为失信企业。一时间,公司不仅在进出口业务受阻、从金融机构融资变成难事,公司的社会声誉也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按照原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自被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之日起连续2年未发生失信情形,才能提升信用等级。新规出台后,将2年变为3个月,助力企业提前恢复信用。”案件办结当天,银川海关工作人员吴晖介绍。
根据新规,海关总署调整了失信企业管理措施,对企业信用引入修复机制,引导企业及时纠正违规失信行为。记者注意到,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相关公告,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继续扩大纳税信用修复范围,加大对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支持力度,有效衔接纳税信用评价与“首违不罚”制度。
信用可修复会不会让企业滋生“犯错成本变低”的侥幸感?新规首次增设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对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失信企业而言,海关总署表示,将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这一举措正在更大范围形成震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2021年11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将围绕教育、公安、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健康、税务等领域,分批编制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市场主体信息共享的改革也在加速推进,为行政机关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提供了平台支持。
“新规对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原则的执行力度同样严格,体现了依法依规和‘过惩相当’原则。”案件办结当天,银川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修复申请可提前恢复信用等级。这对无主观故意动机的、轻微或一般失信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珍惜普惠信用等级。(记者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