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肉牛产业“牛势”崛起
盛夏时节,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的“飞地”肉牛养殖园区,一座座蓝顶牛棚蔚为壮观,全混合日粮饲喂车穿梭于各个牛圈,膘肥体壮的牛儿悠闲自得地吃着饲料。
“没有养殖园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养殖园区采用自主经营模式发展养殖,通过组织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出村入园饲养肉牛,聘请专业养殖公司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目前,养殖园区带动养殖户520户,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住着宽敞的新房,每年有养牛分红,闲暇时还能到附近的企业打零工,对于48岁的刘克瑞而言,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2012年,刘克瑞从固原市原州区迁到了弘德村,由于车祸腿部受伤干不了重活,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8年,刘克瑞饲养了一头基础母牛,2年产下2头牛犊,收入3万余元。除了在家养牛,刘克瑞2019年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加入养殖合作社,当年分红8000元。去年,他继续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自己又添了2万元,入股7万元,年底分红1万元。
刘克瑞家的小院内,有一座简易牛棚,既遮阳又通风。棚内,3头西门塔尔牛悠闲吃着草料,摸着牛儿的头,刘克瑞感慨道:“自从有了这‘牛银行’,日子越过越‘牛气’了。”
宁夏养牛历史悠久,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肉牛优势产区之一。去年,自治区将肉牛产业确定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区域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提高规模化水平,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区肉牛饲养量192万头,牛肉产值45.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3%,占农业总产值的7.8%。今年上半年,宁夏肉牛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饲养量达166.4万头,同比增长18.6%;牛肉产量5.9万吨,同比增长10.4%。
近年来,宁夏坚持“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技术路线,全面开展西门塔尔牛品种改良和安格斯牛选育,建设肉牛冷配改良站(点)420个,年推广优质肉牛冻精60万支以上,改良肉牛30万头以上,肉牛良种化率达87%。组建3万头安格斯母牛繁育群和3000头核心繁育群,以西门塔尔、安格斯牛为主体的良种母牛存栏比例达75%,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同时,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以中南部地区为核心的优质肉牛产区。主产区肉牛饲养量达121.2万头,占全区肉牛饲养量的62.9%。
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如今宁夏肉牛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7家,屠宰加工能力51万头。注册“固原黄牛”“泾源黄牛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和“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固原黄牛”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形成海原华润“母牛银行”产业扶贫模式、“金融+产业”蔡川模式等典型。2020年,固原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中,41%来自肉牛产业,人均达2000元。
7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永宁县闽宁镇的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牧场,还未进院,耳畔便传来响亮的牛叫声。
“现在牧场全年循环饲养量达1万余头,常年存栏量5000余头,年出栏4500多头牛,去年收入1.1亿元,看这行情,今年也不会差。”牛场场长贺斌成乐呵呵地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在顶层的强力推动下,从副业到主业,从传统产业到绿色产业,宁夏肉牛产业发展正张开臂膀、迈开双腿,做好了奔跑姿势,努力让宁夏好牛行销天下。
“我们的牛睡牛床、听音乐、吃精饲料、喝24小时恒温水,活动有运动场、采食有通道、防疫有专人。”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牛场场长姜武说,以前,我们没有规划,按照传统方法养牛。如今,牛场主要以安格斯和西门塔尔品种为主,全部采用良种肉牛繁育、全株玉米青贮、粪污无害化处理、畜牧物联网和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产品质量有了安全保障,牛场的肉品大多数销往广东等地。
“我们为所有的牛建立了档案,只要上网一查,每头牛的生长情况、特性体貌都一清二楚。”姜武说,过去是拴养,人均养殖量不足50头,现在全程机械化养殖,人均养殖量达150头以上。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蓝图绘就——到2025年,肉牛饲养量达260万头,良种化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肉牛屠宰加工率达到46%,努力实现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目标,把宁夏打造成为高端肉牛生产基地,让宁夏肉牛产业更牛气。(记者 张瑛 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