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聚焦破解缺水瓶颈 竭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秋日,彭阳县红河镇文沟村迎来最具魅力的时节。站在崖边环顾:山坡底下,依依村舍,榆柳荫掩,片片赭林点缀大地。村里牛羊肥壮,道路整洁,村民们精神饱满,交谈中尽是脱贫致富的心劲和打算。
文沟村地处彭阳县最南端,自然禀赋差,靠天吃饭,饮水靠驴驮人背。486户1830名村民,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家家户户喝上了放心水,缴费、故障报修等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水兴产业旺,现在全村牛存栏量2600头。“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比5年前多出近一倍。”村党支部书记兰武英说。
文沟村的变化是宁夏水利发展惠民生的缩影。
“十三五”期间,全区聚焦破解缺水瓶颈,定位治水现代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快实施“六大水利”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灾害系统治理,竭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宁夏大地呈现出一幅水安全、业兴旺、人幸福的景象。如今,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了43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节水破解缺水瓶颈
为让每一滴水物尽其用,宁夏双管齐下:一方面开辟水源,建设水利工程、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渠系生态不断流,实施一批小型工程,使中水、洪水、雨水资源化,留住每一滴“过路水”;一方面将节水作为破解缺水瓶颈的革命性措施和根本出路,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用水全过程。
5年间,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800多万亩农田均衡受益,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全区高效节水面积累计达到4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以上。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超过70%,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全国首个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园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逐年增加。
长河安澜,河安则百姓安。通过实施黄河二期防洪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加固、提升,防洪能力达到20年至50年一遇,成功抵御近年来多次洪峰,经受住了高水位运行考验。全区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不断加强,实现水库无一垮坝、堤防无一决口、群众无一伤亡。
搭建现代水网体系
2016年6月,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工程中庄水库下闸蓄水,实现了宁夏境内首次“南水北调”;青铜峡、固海、红寺堡、盐环定、沙坡头5大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让宁夏引扬黄灌区向生态型、集约型、高效型迈进;河湖监管、水资源监控调度、水土流失监测、山洪预警预报、工程建管、城乡供水管理服务等应用系统已经建成,并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城乡供水网、农业灌排水网和信息水网三张网构成的现代水网体系构筑,这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同时,以水权、水价、水交易为重点的各项水利改革任务统筹推进,中央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任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仅2019年企业及社会资本水利投资45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
河湖水环境持续向好
这5年,河湖长制、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成为黄河保护治理的“总抓手”和“牛鼻子”,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沿黄各市县关停沿河砂场、搬迁污染企业、退出养殖产业,入黄排水沟全部纳入排污监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部提标改造。全区3670名河长、228名湖长走马上任、守护河湖安康,全区河湖水环境持续向好。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不到1.61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55.6%,年入黄泥沙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黄河养育了宁夏人民,孕育了宁夏文明,培育了宁夏特有的黄河文化,这5年,人们孜孜不倦发掘、整理与研究黄河文化,取得耀眼成绩。2017年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今年,《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宁夏“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的又一具体实践。
未来已来,黄河的综合性治理、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已经起笔。(记者 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