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和保障

17.06.2015  10:50

严格控制总量 加强动态管理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和保障

——专访宁夏编办负责人

  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作用。党的十八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管理,要求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盘活存量,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近期,自治区编委研究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进一步加强事业编制动态管理的意见》,日前,自治区编办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意见》提出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加强事业编制动态管理,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我区现有事业单位近7千个,事业编制17万,事业单位人员占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的80%,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我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而言,我们对社会事业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不是多了,而是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也有一些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配置的职责和事业编制,受当时的基础条件、科技手段等因素的制约,编制规模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些事业单位分工过细、编制规模过大的问题逐渐显现。按照中央要求,未来几年事业编制总量不得突破,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就是红线。如何处理好发展需求与严格控制的关系,如何解决好财政供养人员和事业编制只减不增与满足民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必须在总量内做好做足动态管理的文章,才能科学合理使用好有限的编制资源,才能确保两个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

  问:中央和自治区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有哪些新要求?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中办、国办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党的十八大对严控机构编制提出要求,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行政编制不得突破中央核定的总量,地方事业编制数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五年内只减不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管理好、使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发挥好现有人员的作用。要适应政府职能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新形势,加强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管住总量、盘活存量,优化调整地区间、行业间的机构编制配置,切实解决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增强机构编制的调控力,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加强对涉及民生事业的机构编制投入,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问:《意见》对严控事业编制总量、加强事业编制动态管理提出了哪些举措?

  答:《意见》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自治区和市、县(区)事业编制总量以2012年底的数额为基数,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原则上不再新增机构、新增编制,确需增加的,坚持增减平衡,原则上机构“撤一设一”,编制在部门内部调剂解决。二是建立事业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空编三年以上的事业编制原则上按90%精简,作为本级机动编制统一管理使用。要对现有事业单位空编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由各级编办提出精简方案,按程序提交同级编委研究实施。三是科学配置事业编制资源。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撤并整合职责相近、职能弱化、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严格控制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再新增事业编制,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并入行政机关。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积极稳妥推动转制改企。四是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责和编制使用的跟踪和评估,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变化和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各单位的事业编制配备。

  问:《意见》提出重新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我区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方案是10年前制定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一些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有的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偏离了公益服务目标;有的单位职能配置不科学、职责表述不规范、编制配备不合理。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事业单位履职缺位、错位、越位,干了一些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一些单位人浮于事的问题比较突出,阻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制定机构编制方案,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依法调整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属于政府的职能回归机关,属于社会的交给社会,并根据职责任务变化情况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

  问:《意见》提出将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三年以上空编按90%精简,对精简收回的编制如何使用?

  答: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由各级编委统一管理,根据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收回的事业编制将逐步投入到教育、卫生、环保、食品安全等改善民生的公共事业领域,逐步改善全区事业编制布局,既从源头上解决一些行业和部门人员臃肿的问题,减轻财政负担,也进一步解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急需,使有限宝贵的编制资源向公共事业倾斜,向经济发展重点地区倾斜,逐步缓解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问:近年来,我区对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是如何投入编制的、效果如何?

  答:近年来,我们在严格把住总量关口的前提下,通过动态调整,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针对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2009年依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013年将原山区、川区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调整为与县镇一致,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两次共增加教职工编制2500多名,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矛盾。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加大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资源的投入,给全区乡镇卫生院核增编制近1200名,全区县级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由原来县域户籍人口的0.9‰提高到2‰,比原来增加了3600多名,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问:这次与《意见》同时下发的还有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其目的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虽然这几年我们加大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投入,但由于城乡中小学实行不同编制标准,农村、县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低于城市标准,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自治区生态移民安置政策的实施,各地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变化较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精神,将县镇、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按1:12.5、初中按1:13.5、小学按1:19配备,提高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按新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全区事业编制总量内动态调整应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4000多名,并将精简下来的编制及时补充到中小学校。同时要求各地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移民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动态调整力度,切实保障生态移民移入地区的中小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

  问:如何实现对事业单位履责和编制使用的跟踪和评估?

  答:我们将在重新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执行情况,特别是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方案“乱作为”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通过机构编制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双管齐下,切实把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