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科院“十二五”期间科研成效显著
宁夏水科院“十二五”期间科研成效显著
本站4月7日讯 “十二五”期间,宁夏水科院在水利厅、科技厅等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方针,紧紧围绕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自治区治水要求,抓住国家、自治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密切联系我区水利生产建设实际,整合现有科技力量,实施项目顶层设计,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努力提升自身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水利科研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是申报执行国家项目取得较大突破。 首次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黄土高原扬黄灌区玉米增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延伸区限额灌溉技术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节水技术集成研究》、《宁夏引黄自流灌区输配水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宁夏引黄灌区经济作物滴灌技术集成示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枸杞水分亏缺综合诊断及其精量补充灌溉研究》;参与水利部公益项目《北方灌区多水源配置与联合利用模式研究》、《宁夏扬黄灌区水量分配及水权研究》。完成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延伸区限额灌溉技术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节水技术集成研究》、《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在全国同类项目验收中位居前列。《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延伸区限额灌溉技术研究》获2014-2015年度农业节水科技一等奖。
二是因地制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在国内首次制定了《灌溉渠道衬砌工程技术规范》(DB64/T 811-2012)地方标准和《宁夏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宁夏枸杞滴灌种植技术规程》、《宁夏马铃薯滴灌种植技术规程》、《宁夏玉米滴灌种植技术规程》、《宁夏酿酒葡萄滴灌种植技术规程》地方行业标准;出版了《宁夏灌区支斗农渠衬砌定型图集》;编制了《宁夏水利工程格宾应用技术导则》、《宁夏水利工程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宁夏灌区农田建筑物定型图集》;完成了《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十二五’实施方案》、《宁夏中部干旱带节水灌溉规划(2013-2017)》、《宁夏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吴忠孙家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建设方案》,为宁夏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宁夏空白。
对小麦、玉米、马铃薯、枸杞、紫花苜蓿的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葡萄的滴灌、痕量灌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枣树的微润灌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枣树、硒砂瓜的限额灌溉制度及补灌技术,设施农业的痕量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制定了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定额,主要成果已在全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论证等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三是大力引进与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引进推广了边缝式、内镶式、贴片式滴灌带,不同规格的压力补偿式滴头,砂石、叠片、栅网、离心式黄河水净化过滤设备,微型水库、微型圈、二带微润管等果树微润灌溉技术,痕量灌溉技术,新型农林保水剂技术;引进土壤墒情监测与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灌区水量计量设备、水泵节能及智能化设备、便携式水体综合毒性测试系统等,推广玉米、马铃薯、牧草时针式喷灌技术,葡萄、红枣滴灌技术;在宁夏灌溉试验站建立了以色列滴灌示范区,在固原杨朗、同心下马关、王团、中卫永大线等地建立了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区,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宁夏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十二五”期间,宁夏水科院共开展水利科研项目、技术工作87项,技术服务项目161项,项目累计经费8000万元,年度项目经费突破200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2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3项,合作承担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2项;主持自治区科技项目1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完成科研项目、技术工作60项,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1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4项,自治区科技项目12项;完成各类技术服务项目1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水利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