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航从这里起飞
“西花园机场咋个样,小石铺在道面上。晴天灰尘道面起,雨天机场像水塘。跑道两旁芦苇荡,春天翻浆就停航。”一首打油诗还原出宁夏第一个民用航空机场的模样。
1958年10月20日13时41分,一架伊尔14型客机平稳降落在银川西花园机场,中国民用航空局银川航空站正式通航,宁夏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用航空。时任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刘格平在当天开航典礼讲话中表示:“这是继包兰铁路通车以后,宁夏地区交通事业方面的又一大喜事。它将进一步促进宁夏地区各项事业的繁荣。”
西花园机场是解放前在宁夏区划范围内遗留下来的唯一民用机场。1958年春季,自治区成立前夕,中共银川市委决定重新修建西花园机场,动员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和周边农民,协助交通部门对旧机场跑道进行改造,历时3个多月完成建设任务。
那个年代,即便是翻建过的西花园机场,条件依然十分简陋——跑道长1415米,宽40米,为南北向土质砾石道面,并且没有导航灯;机场全部建筑面积仅为14000平方米,一间130平方米的平房,摆上沙发和茶几就是候机室。
“夜间运营时,机场会使用马灯作为跑道导航灯。”原宁夏民航局经营管理处处长刘同斌,至今还清晰记得当年的场景。“地下水水位高、机场地势低,每年三四月,跑道道面就会翻浆,不得不停航,一停就是40多天。等过了翻浆期,先用水泵排水,等水分蒸发完后,再将其轧平。一旦遇到夏秋暴雨,机场内就浸满积水,候机室里的积水甚至会没过膝盖。”
1958年10月至1982年6月,宁夏仅开通北京—包头—银川—兰州1条航线,起初是每周一个班次,直到1975年才增加为每周两班,每年的运送量仅100至200人次。刘同斌回忆道:“那时,在机场起降的多数是‘伊尔14’与美国造的‘立二’小型飞机,最多才能坐32人。”
一条航线飞了24年。直至1982年,银川才又开通了一条飞往西安的航线。
西花园机场的条件自1986年起开始改善。
1986年,伊尔14型飞机面临淘汰停飞,而西花园机场又不能满足伊尔14型以上机型安全起降,改扩建势在必行。
跑道改为沥青混凝土道面,并在原有基础上向北加长385米,变为长1800米、宽30米,滑行道长45米、宽25米,设有2个停机位;候机楼扩建至1230平方米,可容纳旅客500名,楼顶加盖塔台1个。
1987年春,机场进场道路由土质炉渣改为沥青路面。
1988年6月10日至9月5日,跑道北端加长400米,同时跑道两边各加1.5米道肩,机坪扩大为6060平方米,并增修联络道1条。
1993年4月,在机场修建安装助航灯光系统。
至此,银川西花园机场改扩建为3C级机场,可起降BAe146及50吨以下机型。
尽管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一再改善,但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西花园机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西花园机场已经被城市包围,原地扩建改造几乎没有可能。宁夏迫切需要新建机场。
民航机场选址和新建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历时多年却议而未果。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民航总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先后勘察了芦花台、南梁、掌政、白鸽等10个场址,最终确定灵武市临河乡(今临河镇)为新机场场址。
1992年7月,自治区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新机场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
1993年3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银川新机场项目建议书。
1995年12月18日,国家计委批准银川河东机场工程开工。
1997年9月6日,新建银川河东机场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同时,西花园机场关闭。(记者 李徽 实习生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