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宁夏最美农信人" "嚼劲"十足的金融故事会
原题为: 一本"嚼劲"十足的金融故事会——“寻找宁夏最美农信人”评选活动综述
宁夏最接地气的金融网点,无疑是拥有最广大基层群众基础的宁夏黄河银行。
因为把根扎在了群众心坎里,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最美农信人。
“农信人”,既是农民信赖的伙伴,也是打造农村诚信环境的导师。
一借一还中,不知要撩动多少杆心秤起起伏伏。“我们经常被客户误解,甚至挨骂挨打。可日子久了,我们竟然与这种耍赖客户成了朋友。回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隆德县杨河乡信用社主任马桂兰说。
每个农信人都有一杆秤、一本账、一段故事。近日,在宁夏黄河银行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寻找宁夏最美农信人”评选活动中,涌现出10名“宁夏最美农信员工”、10名“宁夏最美农信客户”和5名“宁夏最美农信家庭”。现在,让我们翻翻这本很有“嚼劲”的故事书。
练不好“五种功”,换不来真心和业绩
哪里最偏远,哪里就有农村信用社。
别看一身深色外套+白领衬衣显得格外光鲜,如果仔细看,他们的黑皮鞋都披着尘土。因为,城郊和山沟沟才是他们的工作主战场。
麻黄山是盐池县最南端的一个乡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
可是,有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里一现就是30年。风景的主人公就是骑着摩托追风赶月的麻黄山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王全科。看见他身影的人,都熟悉他的标志:夏天的草帽,冬天的黄大衣。
1995年至今,他骑行60万公里,平均每天80公里,两辆摩托都让他骑得趴窝了。今年1月,他买来第三辆。
路况极差,王全科工作途中出了两次事。他被摔得轻度脑震荡,3根左肋骨折,右大腿骨折,左眼缝了针。
王全科练出了胆,也磨出了情。他有句口头禅:“人心换人心,四两拨千斤。”他用他的心,换回了“老赖”的心。
在不良贷款占比过红线的网点,往往会有人临危受命。
马桂兰刚到隆德县杨河乡信用社没多久,就被用心不良的人用“大字报”的形式侮辱了一番。乡上有客户跟她好得不得了,也有客户恨她牙痒痒。穆沟村一老汉赖着不还旧贷,只要看见马桂兰来催债,就拿一根木棒,冲着她破口大骂。
马桂兰还接到过无数威胁短信和电话,被携带匕首的客户尾随过,也挨过打。“别人字都签了,你凭啥不给我签?”“因为你不符合条件。”马桂兰明知客户在派出所有不良记录,但不明说。不料,客户竟一拳打向她的头部。她一阵眩晕,被送进医院。
除了“苦功”和“严功”,农信人还要练好“细、亲、勤”基本功。
石嘴山农村商业银行营业部大堂经理米雅琼服务很细致,能辨别出有可能上当受骗的打款客户,犹如大堂福尔摩斯。去年12月,一位正在柜台前办业务的70多岁老大爷举止异样,这哪能逃得过米雅琼的金睛火眼。不断追问,得知老人接到一个“绑架者”的电话,让他速汇5万元到指定账户。当老人与儿子手机通话后,对米雅琼感激不已。
王艳是吴忠市农商行秦渠支行主管会计,她有股子“亲近”劲儿。每逢“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王艳就和同事到清真寺帮助寺管员收乜贴,5角、1元、5元……零币需要清点整理,有时候一忙就是大半天。
钻在数据堆里的宁夏黄河银行科技信息部员工孙小武,是个特别勤奋的人。刚入职没多久,孙小武主动请缨,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将“乱麻般”的宁夏黄河银行数据重新梳理,使系统查询速度提升了一倍以上。在他的工作中,永远是7×24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