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头版头条:让“父亲山”山更青水更绿

08.05.2019  13:42

   

  宁夏的“父亲山”、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生物基因库,西北地区的绿色屏障……这些称谓,是宁夏人对贺兰山的美誉。

  1988年,贺兰山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日渐繁杂,特别是2003年扩界后,新划入保护区的贺兰山北部,由于大量矿产开发导致昔日郁郁葱葱的青山满目疮痍。

  历史之问,宁夏作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美丽中国,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建设、呵护。

  宁夏,三面环沙,生态脆弱。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

  2018年9月,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殷殷期望,字字千钧。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主动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历史之问,同样是宁夏发展的必答题。

  千百年来,贺兰山以巍峨的身躯为宁夏平原遮挡风雨,阻拦寒流,阻隔沙漠,为宁夏发展贡献了周身宝藏,被宁夏人尊称为“父亲山”。然而,在“靠山吃山”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中,满身是宝的贺兰山遭遇无序和野蛮开采,山体被严重破坏,甚至登上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黑名单”。

   

  “”若抱恙,“”岂安好?

  2017年4月26日履职自治区党委书记后,贺兰山的生态环境整治便成了石泰峰最为挂怀的事情之一。当年8月22日,石泰峰首次调研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情况。彼时,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矿山已全部关停,生态修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石泰峰沿着采挖留下的深沟大壑一路走、一路看,十分痛心。他指出,贺兰山是宁夏生态的重要屏障,贺兰山的破坏虽然有历史原因,但我们这代人一定担负起保护贺兰山的历史责任。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生态修复步伐,打一场全民保卫战,让贺兰山不再“哭泣”。

  在当天召开的座谈会上,石泰峰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高度、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高度,清醒认识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也由此成为宁夏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的一场关键“战事”。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出台治理方案,明确提出“态度要坚决、行动要迅速、措施要精准、责任要压实”。

  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多次就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听取汇报、作出批示、调研暗访。

  2018年6月5日,石泰峰轻车简从,再次来到贺兰山,走进石炭井李家沟,惠农王泉沟、红果子沟、沙巴台、正义关等煤矿采区整治点,调研督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情况,指出要再接再厉、持续用力,坚决打赢贺兰山生态保卫战。调研中,石泰峰对“打赢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作了进一步阐释:坚持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无论是自然保护区内还是保护区外,都不允许进行野蛮破坏生态的露天开采。

  2019年4月16日,石泰峰再一次深入贺兰山,走进石炭井炭梁坡煤矿采区、贺兰山西夏区段主佛沟硅石矿采区,查看露天采区整治、矿山修复及生态恢复情况,现场督办贺兰山生态破坏问题整治情况及存在问题,再次态度坚决地指出,破坏贺兰山,就是在毁坏宁夏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态度坚决,敢于碰硬。他指出,要算好长远账、经济账和生态账,要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无论是自然保护区内还是保护区外,都绝不允许以露天采矿的方式野蛮破坏山体,要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的整治力度;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加快生态破坏区域的系统化治理、一体化修复,坚决打赢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自治区主席咸辉到贺兰山整治现场实地调研并多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强调要以更大力气、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贺兰山环境保护工作,向中央和全区人民交出负责任的、合格的答卷。

  在自治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统筹带动下,自治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协调联动,使整治工作有力推进。

   

  截至2018年年底,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169处整治点阶段性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部通过自治区阶段性验收并销号。在整治区域内,通过削坡覆土、填埋渣坑、播撒草籽等技术方式,全部进行了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总生态恢复面积达5万亩。整个山体的林草植被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如今,坡度30度以下的整治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50%左右。

  “人退出了,野生动物自然就回来了。”5月7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吴涛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如今自己和同事们巡山管护时,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花和山间三五成群奔跑的岩羊、马鹿,“没有了人类活动干扰,它们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然”。

  今年年初,宁夏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环境整治工作整体转入巩固提升阶段,一个个山体上的“伤口”被填埋覆土,播撒草种。“雨后,毛茸茸的一片绿,让人感觉到这座山重新充满了希望和生机。”吴涛说。

   

  让“父亲山”更美

  贺兰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随着修复水平进一步提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受地质条件影响,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169处整治点生态修复程度不一,开展高标准的生态修复还有一定难度。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启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带环境整治工作,先后于2018年8月、10月、11月、12月和今年1月,分5轮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对保护区外围带人类活动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和实地调查,并就外围整治依据、点位措施等内容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

  5月7日,细雨中,记者走进贺兰山。行驶在S301省道,偶尔会碰见运送物资的车辆。这条被当地人称为平石路的交通动脉,是通往贺兰山腹地的主要通道,也是曾经热闹非凡的运煤大动脉——曾经,在这条路上,运煤车辆昼夜排着四五公里长的车队,运煤的人们吃着泡面、裹着被子一等便是一两天。

  如今,隔着绵密的雨幕,贺兰山中再也听不到“轰隆隆”的采掘声。

  据了解,自治区贺兰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修订《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随着方案的实施,贺兰山将山更青水更绿。

未来几天宁夏局地仍有雨
  宁夏普降立夏首场喜雨,南部山区累计雨量普遍超过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