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委员助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政策更大溢出效应
近年来,宁夏出台科技创新政策的频率、力度和含金量空前。这些政策实际促进效果如何?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协获悉,宁夏科技创新政策效应显现,区本级财政投入由2016年的2.63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0.82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77家增加到2018年的152家。“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吸引50多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和500多名高层次专家,有效缓解了宁夏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不足问题。
按照自治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今年6月自治区部分政协委员组成3个调研组,对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后,自治区新出台的科技创新系列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基本上都得到落实。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以及现代农业等成为科技投入和科研攻关的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科研立项296,重大重点项目109项。截至目前,科技成果取得67项,研制出国内领先的400公斤蓝宝石晶体,引进示范小杂粮渗水地膜种植等先进技术。在“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中,初步形成长效机制,宁夏与北京等8个省、市,中国科学院等6个国家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至2018年,共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324项,安排专项资金11.2亿元,带动企业、社会投入43.57亿元。
虽然科技创新政策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对增强各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还不够明显。全区规上企业中80%以上没有创新活动,银川市规上企业中71%以上没有发明专利。高校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及质量提升不明显。发挥人才新政效应还不充分。此外,论文挂帅、成果的确定及转化的导向等问题,抑制、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积极性,不愿选择或承担基础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研究项目。经济对科技“需求”与科技对经济“供给”之间错配,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承接企业科研能力不足。
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细,关乎增强各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参与调研的自治区政协委员们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细化政策落实措施;调整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科技实体与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建立长效的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查机制。(记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