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厚植人才沃土 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政策措施,先后出台10多个规范性文件,搭建人才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构建起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流动、保障的长效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末,宁夏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1.77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5.4万人,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政策引领,筑牢人才高地
人才强,则产业强。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2018年,宁夏实施千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个人才高地建设计划等“18条人才新政”,补齐短板、激发活力。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坚持“引育并举”,研究制定了《宁夏全职引进全日制博士硕士经费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宁夏青年拔尖人才考核管理办法》等10多个配套性文件,打通为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人才新政实施以来,宁夏累计引进全日制博士和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硕士600余名,为1500余名全日制博士硕士发放工作补助和安家费2亿余元,为30余家企业高层次人才兑现购房、薪金等补贴820余万元;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选拔783名青年拔尖人才进行跟踪培养,逐步建立起了数量充足、结构优良、梯次配备的青年人才队伍;选拔培养院士后备人才5名,有2人入选2021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候选名单;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次。
作为宁夏首批培养的院士后备人才,共享装备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彭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改造,带领团队研发的铸造3D打印技术,把被人冷眼相待的“老手艺”变成刮目相看的“香饽饽”。
通过各类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实施,如今,宁夏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9家,自治区科技型企业总量超过1360家,各类创新平台450个。泰和芳纶及氨纶、国能煤制油、共享铸造3D打印技术走在全国前列,维尔铸造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打破了相关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天地奔牛智能控制高效刮板输送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助推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宁夏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三大战略,突出重点产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三个重点,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中医研究院建设2个新冠疫情防控研究人才小高地,在宁夏中医研究院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服务全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聚集人才。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重大技术贡献的9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被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选拔29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重点培养。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周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宁夏诊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实现了宁夏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被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实施基层人才定向引育、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政策,人才培养向贫困地区倾斜、人才评价向贫困地区定向、继续教育上向贫困地区划片,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首批1040名专业技术人才直接评为高级职称,支持培训经费750余万元,培训专业技术人才6000余人次,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储备了大量人才。
围绕“九大重点产业”“十大工程项目”“四大提升行动”,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服务人才,争取人社部支持建设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4家、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基地31家,建设自治区人才小高地4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9家,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优化环境,诚意满满“拴心留人”
宁夏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推动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奖励赋能干劲、服务激活效能,让各类人才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强烈。
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宁夏2001年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以来,累计有4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塞上英才”表彰奖励活动从2012年启动至今,累计表彰何季麟、裘志新、马玉山、姚敏、李范文、王有德、孙涛等高层次人才69名,每人给予50万元奖励,有效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果。
宁夏坚持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升级人才服务窗口、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编制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21个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全方位服务保障。目前,已为首批认定的187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电子证书,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85人,组织休假疗养600多人,办理免费公交卡400多张。
“子女入学问题解决了,我要带着这份厚爱更加努力地工作。”自治区人民医院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田宏伟说。(记者 马照刚 实习生 杨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