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家汉玩转互联网 "洋货"买进 "土货"卖出
如何不用再小心翼翼地揣着钱进城才能把家电买回来?
如何不必扯着嗓子吆喝就能把自家的枸杞、葡萄酒、滩羊肉、硒砂瓜、长红枣等特产卖向全国?
随着农村电商逐渐成为“互联网+”的热门领域,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将成为现实。
宁夏乡村,迎来电商
宁夏电子商务起步较晚,2015年下半年,自治区商务厅经过积极争取,成功推荐平罗、盐池、同心、西吉4县纳入国家级示范县行列,每个县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000万元。2015年,商务厅及时调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同步确定贺兰、永宁、中宁3个县为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县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随着电子商务在宁夏农村的落地,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电信等电子商务平台来到了广大农民身边。
2016年,国家综合示范项目开始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自治区商务厅抓住机遇,成功推荐灵武、中宁、青铜峡等10个县(市、区)进入国家级示范县行列,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自此,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省域全覆盖,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3.45亿元,农村电商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抓手和资金保障。
在推进农村电商工作3年来,全区共建成15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20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枸杞、牛羊肉等一批“宁字号”网上品牌逐渐被网民所熟知。
网上购物,中意下单
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的电商服务站依托村头小商店而建。
“通过电商平台进货,价格优惠,还有专人送货上门。”店主杨洁说,安装了电子系统后,进货、结账、点货的效率大大提高,“除了店里的货,谁要想从网上买点啥也来找我。小到毛巾、肥皂,大到服装、家电、农资,啥都能买到,当地的黄花菜、蜂蜜、山豆子、小杂粮等土特产品还能在网上卖出去。”杨洁说。
农村“触网”,改变了农民生活,昔日拿惯锄头的“茧手”,如今玩起电脑也不在话下。
记者在农村采访中发现,许多农民买电器、家具等大件商品不再进城逛商场了。“在服务站从网上就能挑货,看准了哪样由代购员帮着下单付款,然后就回家等者送货上门了。”惠泽村村民王慧清说。
在平罗县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中心的院内,申通、中通、韵达、顺风等快递公司的分拣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着装货。各家物流配送仓库中,满地的快递箱正等待装车。
中通公司的快递小哥王宁告诉记者,他以前所送的包裹基本都在县城,现在寄到乡镇农民手里的包裹越来越多了:“我主要负责陶乐镇和头闸镇的送货任务,现在每天这两个乡镇的包裹就有近100件。”
一台电脑、一条宽带,连通的是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键盘、一串订单,架起的是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的桥梁。对许多农民来说,曾经只能将农产品堆在家中坐等收购的传统经营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早些年前,农村的土特产还处于‘提篮叫卖’的状态,零星收集农产品并不能带来规模效应。如今随着农村电商不断发展,经营者逐渐学会组织化生产,让‘土特味道’规模化、品牌化。”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
在泾源县泾河源镇的河北村电商服务站内,剪纸、刺绣、根雕、水秀石等精美的工艺品陈列在展架上。“这些都是我们这儿普通的农村妇女亲手制作的。”站长韩忠雄说,“自从县上推广‘互联网+旅游+农产品’模式以来,咱们这些以前不被重视的‘土作品’竟然成了城里人的收藏品。”
传统销售农产品关注销量,互联网做农产品更看重口碑和品质。
宁夏盐池县鑫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彦军说,以前消费者只知道盐池羊肉好,但哪家最好却鲜为人知。如今,通过电商平台,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挑选余地,“如今公司卖的盐池羊肉每公斤均价140元-160元,比过去高了50元-70元。”侯彦军说。
侯彦军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开展了网上私人订制活动,通过视频系统,消费者可定期观察到所订羊只生长过程:“过去一只羊能卖1000元就觉得很高了,现在网上私人订制,一只羊最高卖到4999元,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记者 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