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竞写靓丽答卷
2月25日下午,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种植大户马维新家的地头上人头攒动。马维新驾驶新型小型播种机,旋、磨、耙、施肥、播种等程序,一次性完成,引得围观的人连连叫好。“这两天春耕刚开始,今年农民购买良种和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贺兰县农牧局副局长黄玉峰说。在他眼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自国家连续12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来自自治区党委、政府多年坚持农业扶持政策,来自我区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014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再次交上靓丽答卷:去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229.5亿元,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是“十二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区粮食总产达377.9万吨,创历史新高;草畜瓜菜产业增势强劲,对农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6%;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
从昔日的“十年九旱”“年年抗旱年年旱”,到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丰”,我区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的科学发展之路。
2月25日,正是塞上春耕时节,记者在平罗县绿茵种业公司看到,前来购买化肥、种子的农民络绎不绝,宁春4号、宁春50号、正大12号、先玉335号等成为农民购买的“爆款”品种。来自平罗县城关镇新建村的马春林、马春龙兄弟俩“搭帮”来选种。马春林说:“现在国家农业政策好,取消了农业税,种田还有补贴,再加上这几年玉米价格也不错,咱农民有赚头。”
从我区多年来坚持压夏增秋的结构调整,到覆膜保墒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各种良种、良法推广,到各种新设备、新农机的普及,可以看出我区粮食生产科学发展之路。2014年,我区新增玉米产量4万吨,良种推广率达到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农业科技入户率达8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同年,在全区98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带动下,我区小麦平均单产216.5公斤,较上年增加9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25.1公斤,同比增加0.3公斤。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羊年春节,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高营村吕建国过得格外开心,他对记者说:“去年我种了8个棚的吊瓜和辣椒,一年就赚了16.8万元。”眼下他又忙开了,准备再种植6棚吊瓜2棚辣椒。
从最初确定13个特色产业,到突出发展草畜、瓜菜两大重点产业,一年来,我区通过实施“五百三千”发展计划,有力推进了全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升级,使产业发展的目标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成效更加明显。仅2014年,全区新建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337个,千头奶牛规模场71个,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5%。全区新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10.36万亩,新增内供蔬菜30万吨。
同时,我区以贺兰德胜、永宁望远等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引领,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如今,园区入驻企业达835家,保罗力加、张裕、伊利、蒙牛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落户我区,上陵牧业、早康枸杞等34家“农”字号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全区目前已形成以优质粮油、清真牛羊肉、乳制品、葡萄酒、枸杞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集群。2014年,全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清真牛羊肉、奶业、园艺产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18%、252%和28%。启动建设的宁夏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平台,通过淘宝特色中国宁夏馆、顺风优选宁夏馆,首次实现宁夏特色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年销售枸杞、清真牛羊肉等农产品2亿多元。
农村改革风生水起
“这间是我和妻子当年结婚时的房子,翻修了一下,成了我们的农场办公室。”日前,记者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马家湾村采访时见到了方会云,他的家庭农场名为方哥农场,刚挂牌不久。
2014年对方会云有着更多的意义:“2013年,我们家庭农场刚起步时,大家还持怀疑态度。去年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我们种植养殖大户吃了‘定心丸’。”
2014年,我区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活化土地、产权、经营主体、农村金融等要素,积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展开,目前45%的农村承包地完成确权颁证,整体进度全国最快;建成21个县级、182个乡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贺兰县引进中信信托公司开展土地流转,开创了土地流转新模式;银川市金凤区保伏桥村完成了村民身份界定和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的身份转换;平罗县和沙坡头区开展了农村“三权”自愿永久退出改革试点,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同时,我区活化主体要素,加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4050家,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到1084家,带动了47%的农户参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有力推动了我区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