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武术正复苏

19.06.2015  01:25

  留着蘑菇头,一身红装、英姿飒爽的小丫头将长剑不停地从左手交到右手,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滴下来。三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旁,有人摸摸她的头,有人给她扮鬼脸,还有一个不停地说,“没事,还有下一场,别哭啦”。

  16日下午,北方民族大学体育馆内,武术表演者尽显看家本领,不时博得喝彩。这里,正在举办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少数民族武术比赛(套路)项目。

  小丫头的教练一袭白衣,在给另一名参赛者进行指点后,就赶紧走到小丫头身边,拍拍她的背,说道,“这场比赛没打好,还有下一场,快去洗洗脸,哭有什么用啊”。小丫头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在小伙伴的陪伴下走向洗漱间。

  教练名叫陈吉文,今年64岁的他,从小就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上过大学、当过兵、干过警察,但无论职业如何变化,他都没有放下武术。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武术,他在退休后来到一所学校担任武术老师。这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作为中卫市武术队伍的教练,带着6个孩子来银川参加比赛。

  这6名孩子,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7岁。别看孩子年龄小,拳脚刀剑耍得可都是有模有样。

  今年只有6岁半的李博文,用一套翻子拳征服了评委,拿到了8.5的高分。问及为何会选择学武,小家伙一边吃着甜筒,一边笑着说,“我4岁的时候看见别人在马路上学拳,感觉特别帅,就让爸爸妈妈带我去学啦”。

  学武的道路难免磕磕绊绊。身上的淤青伤疤对李博文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而他头上的一道一寸的刀疤,更让记者看的触目精心。问及刀疤来历,李博文告诉记者,是练武时候不小心砍到的。

  他说,“叔叔,当时我没哭,一点都不疼”。

  陈吉文告诉记者,小孩子刚学武时都会有一个适应期,难免哭哭啼啼,但只要过了这道坎,武术对人气质、体魄、精神的锻炼效果就会日益凸显。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人的口袋日益富足,大家对于身体健康日益重视。需求催生了市场,健身房、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而让陈吉文放弃退休的安逸,选择教授武术的初衷,却是外来武术对他的刺激。

  他说,“有段时间,跆拳道一下成了咱们国家的‘全民运动’,这让我十分难过。我就想咱们中国自己的武术这么好,为什么却让一个外国武术成了孩子学习的首选。孩子们学习跆拳道的身姿在我脑海里反复播放,夜不能寐”。

  跆拳道的流行不仅刺痛了陈吉文,更惊醒了所有中国传统武术人。他们开始坐馆授课,而他们的努力,也获得了年轻孩子们和家长的认可。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到处都有教授传统武术的兴趣班和学校。

  “现在宁夏学武术的人越来越多了,自打我开了武术班,学校里学跆拳道的孩子就越来越少,现在我们那学武术的将近一百人。”陈吉文自豪地说。

  然而,陈吉文对目前的成果还不是很满意。他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宁夏的传统武术氛围正在复苏,但相比其他省区还略显单薄。

  看到老师忧心忡忡,李博文和另外两个孩子抢着说,“老师,您放心,我要学一辈子武术,以后也当一名武术老师”。

   (原文载于新华网宁夏频道2015年6月18日,作者:杨稳玺)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