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环保工作
中国环境报 记者崔万杰银川报道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不久前举行联组会议,对全区环保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与会的十一届宁夏人大常委会委员、基层人大代表,将一系列群众关切的环保问题“抛”给了分管环保工作的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可为和相关厅局负责人。专题询问环保工作,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历史上尚属首次。
一问顶层设计
领衔询问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进海提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自治区政府如何贯彻落实?”
刘可为说,落实《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他表示,宁夏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明确一批重点任务和目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好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切实解决雾霾天气、水质恶化、土壤污染等问题,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力争到2018年,使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刘可为认为,要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快、力度不大、工作不实和任务完成不好的,严肃追究党政“一把手”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二问环保督察
针对今年7~8月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进驻宁夏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全面督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谢建勇发问:“针对督察组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如何进行整改?”
宁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赵旭辉回答,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后累计移交转办件476件,截至目前已办结465件,正在办理的有11件。转办件内容主要涉及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等,其中完成责令整改360件、查封扣押5件、关停取缔57件、立案处罚73件、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6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被约谈58人、问责116人,单位集体问责14个。通过积极配合督察组督察,进一步摸清了全区环保“家底”、问题症结,及时化解了一些环境风险。
三问雾霾天气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马文庆问道:“目前造成PM10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赵旭辉分析解答了PM10不降反升的原因,主观方面是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综合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和环境保护机构及力量薄弱等也是造成空气质量不佳的原因。目前全区还有5个县、4个区没有单设环保机构。
而在客观方面,宁夏三面环沙,气候干燥,扬尘扬沙天气比较多;燃煤污染严重;全区工业园区大多围绕重点城市周围布局;机动车保有量连年增加。他说,《银川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已经开始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方案》也将全面推进实施。
四问环保投入
随后,委员张杨强就环保投入和排污费收支及其使用效果向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吴汉宝发问。
据吴汉宝介绍,2013年至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全区累计投入25.6亿元,其中6.8亿元用于大气、水污染防治。2014年,宁夏将废水、废气征收标准均提高一倍。
吴汉宝透露,截至目前,2016年排污费已经入库1.1亿元,成为全区环境保护资金的重要补充。2013年至今累计下达资金4.7亿元。
五问生活污水
在自由提问阶段,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曹国建问道,在近两年的执法检查中发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即成摆设、晒太阳工程,“特别是南部山区有5个县的污水处理厂长期不能发挥作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对此,自治区住建厅厅长杨玉经表示,根据“水十条”的要求,目前3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仅8座达到一级A排放要求,其余均需提标改造或异地重建。对于南部山区5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杨玉经表示,存在设计缺陷,建议除盐池县,其他4县不再进行改造。目前,盐池县已在原址上进行了改造提升,其余4座均采取异地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