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两考古研究项目摘得田野考古奖

25.10.2018  14:21

              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开幕,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在会上揭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承担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获得二等奖。

              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出距今4800年、10000年和12000年3个文化层位。直径不足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考古界对万年前人类运用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植物考古提取到了植物种子的遗存,意味着早在1.1万年前,先民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利用。呈条带状分布的柱洞和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则揭示了居住和用火的状况。入选201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点评:“该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之前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此次发掘学术课题明确、考古过程科学规范,多学科合作充分,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至5000年,即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序列。

              彭阳姚河源西周遗址考古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发掘的甲字形大墓与中原地区同时代的大墓规模相同,应是西周诸侯级别的墓葬,这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诸侯国级别的墓葬。出土了种类丰富的珍贵文物,其中瓷器是目前考古发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发现的铸铜作坊是目前所知西周早期位置最西北的一处,有助于对西周铸铜技术体系及铸铜业进行深入研究;出土西周甲骨文,在1块卜骨和1块卜甲上,发现了甲骨文字200多个,可辨字形有“”“”“”“”等单字,这是继周原凤雏遗址之后,全国第二处发现微雕甲骨文,在西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其中刻辞文字,是继周公庙单片刻辞之后所发现的第二刻辞甲骨。在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会上,专家评委们认为,姚河塬遗址内涵丰富,包含仰韶时期、常山下层、晚商、刘家、先周、西周和战国秦汉等多时代遗存和文化类型,特别是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更具代表性。其中商代晚期遗存含有刘家、中原、寺洼等地文化因素,说明商代晚期姚河塬已经是一处具有多文化杂居的中心性遗址,并与中原商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显然已经成为一处西北边陲的都邑性遗址。数座带墓道的诸侯级墓葬和铸铜手工业作坊及带字甲骨的发现,不仅说明这是一处政治中心,更为研究晚商到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边陲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支撑。(记者 王玉平)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