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带给孩子健康体质
4月22日中午,下课铃响了。
“今天吃什么饭?”
“我早上看到厨房门口挂的牌子,好像是牛肉烩菜。”隆德县沙塘镇中心小学学生惠研博和同学议论着,心里怀着一份小小的期待。老师开始分发不锈钢碗,碗里肉、粉条、胡萝卜、土豆片还有木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2010年,宁夏在西海固地区实施学生营养早餐工程,为农村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1个熟鸡蛋。2011年秋季学期,宁夏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并于2012年春季学期全面实施,惠及28万名学生。
从此,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在学校里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免费午餐。“热乎、可口、卫生、营养”,是宁夏给这一碗饭的承诺!
热乎可口,一菜一汤都及时
吃一顿热乎乎的午餐有多难?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鸦儿沟小学学生赛霞深有体会。
赛霞的家原来在开城镇马场村,到学校要走40多分钟的山路。一年级起,赛霞的书包里除了书,就是两个馒头,那是她的午饭。“那时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夏天还好,冬天馒头冻成了硬疙瘩,中午我们就挤在墙根下,看阳光能不能让馒头热一点。”赛霞回忆。
“这样的现象在南部山区学校并不鲜见。由于营养跟不上,农村小学生普遍个头矮小,有些学生在晨跑时还会晕倒。”鸦儿沟小学负责人说。
2012年,赛霞一家搬迁到三营镇,她转学至鸦儿沟小学。当时宁夏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正在实施,各个学校在假期加班加点,新建改建厨房、购买厨具、聘请厨师……
赛霞吃第一口营养午餐时,“好吃”两字不禁脱口而出。
4年过去,赛霞长高了、长壮了,每天依然在学校吃免费早餐和午餐。
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宁夏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标准由每天4元提高到了5.6元,孩子们的午餐更丰富。
从2012年起,我区启动了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体质专项监测项目,委托宁夏医科大学对实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进行3年纵向追踪监测,推动学生营养监测逐步实现标准化。数据表明,实施范围内国家试点县学生平均身高增加了0.8厘米,营养不良率由4.7%降低到3.9%,贫血患病率由8.6%降低到7.6%,体重正常率由42%提高到43.9%。
倪金喜已在海原县高崖乡沙窝教学点教学9年,几乎是沙窝村所有孩子的启蒙老师。
除了切实感受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孩子们身体更结实外,倪金喜还另有一份收获,“以前,因为穷有些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得一家家去动员。现在一些孩子还不到入学年龄,家长就来打听能不能上学,因为学校提供免费的早餐、午餐,家长觉得更省心。”
卫生营养,一米一面皆慎重
步入西吉县将台中学的学生餐厅,让人很难相信正身处于宁南山区的一所乡镇中学。
厨房、清洗间等区域分明,所有工作人员统一服装,操作米饭蒸煮机、机械炒菜机等厨房设备为4000余名学生提供卫生、营养的午餐。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削面机器人,其削面速度堪比20个厨师同步工作。
就餐时间到,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按班级就坐于数千平方米的餐厅内。值周学生从消毒柜中取出餐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随后,服务人员将一盆盆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子。每一道菜中添加的辅料比例都有明确规定,如土豆烧鸡块,要求鸡块和土豆的比例必须为5:5。为了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将台中学的厨师上岗前必须体检,每年还要进行一两次例行体检。凡是食堂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都会立即暂离岗位,直至治愈后经重新体检合格才能返岗。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抹指甲油、戴首饰。
“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学校防控最严的一块。”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放心、安全,各级教育部门严把原料采购关,对米面油等大宗食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蔬菜、肉(禽)蛋等冷鲜食品实行定点供应,并建立食辅材料质量档案,以便追溯来源、保证质量。各县(区)为水源充足的学校配备高温消毒柜,餐厨具由学校集中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消毒登记;对部分严重缺水的学校,将餐具分发给个人固定使用,由学生带回家清洗,避免因餐具清洁不彻底造成交叉感染。
针对大部分农村学校使用窖水和水井等自备水源取水,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区还为农村学校改造和建设了储水窖,配备了饮水净化装置,保证了饮用水安全。
让孩子吃上美味营养餐,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宁夏在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