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感知“塞上美如画”——宁夏打造“全景覆盖”旅游新品牌
丝路古韵、神秘西夏、回乡风情、沙漠奇观……30年春去秋来,宁夏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批叫响全国甚至享誉世界的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
“破茧成蝶”塞上美如画
地小物博,特色鲜明,如此评价宁夏旅游资源恰如其分。
6.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河流、沙漠、草原、湿地汇集,被誉为“中国旅游资源的微缩盆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等交汇融合,历史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直到1986年,宁夏旅游业才真正起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晓平说,30年来,宁夏旅游业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重点工作,旅游综合指标、产业规模、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1840万人次与1018.8万人次,161.3亿元与67.8亿元,这分别是2015年和2010年宁夏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的对比数字。两个数据分别以年均12.47%、18.92%的高增长,诠释着宁夏旅游发展的骄人成绩。
不仅在“硬指标”上,宁夏旅游“软环境”的进步也可圈可点:初步构建起宁夏“旅游云”,较早在全国掀起旅游“厕所革命”……宁夏旅游人坚信“小省区也可以大作为”。
“精雕细琢”塑品牌惠民生
“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沙坡头的美景让我震撼,这完全是一幅壮美的山水画。”青岛游客李朴明被眼前的沙漠景观深深吸引。
宁夏的确善于将有限的资源“精雕细琢”:依托治沙奇迹,沙坡头成了“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出卖荒凉,百年古堡遗迹“摇身”变为知名影视基地;借势“东方波尔多”,贺兰山葡萄酒文化旅游迅速崛起……正如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所说,宁夏旅游在特色化、差异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沙漠旅游、黄河旅游、回乡风情游均已成中国旅游的重要品牌。
目前,宁夏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5.54%,在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并成为当前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成立于2000年的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是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之一。“守着大山就能致富,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村民冶银龙说,村子紧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他经营的农家乐年收入达一二十万元。
据测算,试验区已直接带动从业人员近1.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不少百姓通过农家乐、出售土特产等,分享着旅游发展的福利。
“全域联动”释潜力拓空间
2015年以来,全域旅游成为业界改革热词。然而对宁夏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是全新事物,是一场真正的深刻变革,没有可复制的现成经验。
困难挡不住行动。宁夏“十三五”规划提出,把宁夏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看待、来规划,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模式,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自治区政府负责人表示,发展全域旅游,是释放宁夏旅游资源潜力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乏力的背景下,要通过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宁夏产业结构向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型转变。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发展全域旅游也是宁夏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为抓手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举措。
2013年以来,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宁夏已成功举办两届中阿旅行商大会。今年9月8日至12日,“2016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银川举行,宁夏旅游再迎展特色资源、拓发展空间的重要机遇。
“宁夏是个小省区,可用的资源、可依的优势、可打的品牌不多,必须通过国际性大活动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徐晓平说。
新华社记者曹健、赵倩、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