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与幸福在这里“握手”

04.12.2018  13:10

  盐池县金融扶贫启示录

  革命老区盐池县,今年收获了特殊的“金秋”:在宁夏9个贫困县区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麻黄山乡“最美脱贫人”李风虎,激动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终于和穷日子说再见了!”。王乐井乡曾记畔村“金融支书”朱玉国,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了八个字:“再见贫困,你好小康。

  脱贫攻坚路上,盐池县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作用,释放市场“无形之手”的创新动能,激发群众“勤劳之手”的创造活力,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

惠安堡镇黄花产业基地。

  用“政府之手”筑牢诚信,全县扶贫贷款保持“”违约

  贫困地区搞扶贫,哪里来的扶贫本钱?在扶贫工作普遍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局下,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脱贫摘帽之前,盐池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大。缺资金、贷款难,曾是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

  盐池县巧用“政府之手”,引导群众使用“诚信”金钥匙打开“资金之门”,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

  “现在,盐池县哪个滩羊养殖户的信用不值个几十万元?”盐池县青山乡古峰庄村民罗刚以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

  2009年以来,通过两轮三户联保,罗刚先后贷款34万元,滩羊从200多只扩大到1200只,赚了几十万元。2014年11月24日,是罗刚等三户联保第二轮贷款还贷的最后期限,联保户汪某因家庭变故无力偿还3万元贷款,罗刚替汪某还了贷款。“这样的客户,今后需要多少,咱们就放贷支持多少!”盐池农行决定给罗刚发放30万元贷款。

  “30万元能买400只羊,一年出栏三茬,就能赚六七万元,比替人还的3万元贷款多,不吃亏。”憨厚的罗刚这样算账,“可见,诚信比金子贵!

  诚信是推进金融扶贫健康发展的基础。盐池县全面构建诚信体系,通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机制,提高诚信度占比,群众金融和诚信意识逐步养成。“守信才能发展、失信寸步难行”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64岁的青山乡郝记台村村民张成山过去欠了一堆账,为摆脱贫困,他尝试发展产业,但没有资金。2016年,盐池县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60至65岁的老年人和上了非恶意“黑名单”的贫困户也可以贷款。张成山申请了4万元贷款,种植10座小拱棚甜瓜,养了40多只滩羊,当年收入6万元。

  今年,张成山被评为A级户,靠自己的信用,他又续贷了5万元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仅种甜瓜收入10万多元。

  在盐池县,像张成山一样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应贷尽贷”,贫困群众依靠最初的扶贫贷款,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目前,盐池县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967户4130万元,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贴息2212万元,将2255户60岁以上和968户非恶意“黑名单”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分别发放贷款5683万元和7373万元。

  互助资金和信贷资金捆绑贷款连续多年零违约,是盐池县打造的又一诚信“传奇”。

  2006年,盐池县启动贫困村互助资金,8年累计为89个贫困村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44亿元,无一笔逾期违约。互助资金把贫困群众“等救济睡着吃”变为“靠双手干着吃”,贫困村互助社也成为金融机构诚信客户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诚信意识在农民心中深深扎根。

  为解决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资金难题,盐池县出台了金融助推产业的“菜单式快捷扶持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3年期10万元以内(5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新型经营主体融资达11.9亿元,以滩羊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达到80%。

  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形成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的产融扶贫新模式。不仅解决以滩羊为主导,黄花菜、小杂粮、牧草、中药材为辅助的“1+4+X”特色产业资金难题,而且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无限活力。

  盐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周桂琳说:“诚信为国家级贫困县盐池带来‘农民脱贫、产业发展、银行获利’的多赢效应。

  目前,盐池县仅1.44亿元互助资金就撬动信贷资金3.36亿元,受益群众6.7万人,贫困户受益面达60%。这些用于发展滩羊养殖等特色产业贷款的增收比为1:1.5;盐池县滩羊饲养量从禁牧前的86万只增长到300万只,滩羊养殖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优质的信贷环境吸引宁夏银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抢滩盐池。

银行工作人员走访滩羊养殖大户。(图片由盐池县委宣传部提供)

  用“市场之手”突破困局,把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

  自2006年互助资金项目在盐池试点以来,群众小额资金需求暂时满足了。但随着盐池滩羊等产业的发展壮大,扶贫小额信贷已经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盐池县引入黄河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采取“互助资金”结合“千村信贷”,撬动了数倍发展资金。

  2012年,盐池农村信用联社与贫困村互助社捆绑推出“千村信贷”,对获得互助资金借款后仍不能满足需求的社员,由互助社推荐、农信社给予1至10倍贷款,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盐池滩羊等产业。金融扶贫形成独具特色的“盐池模式”:从互助资金打造诚信平台,从创新“千村信贷”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从资金捆绑把扶贫资金变为发展资金,从评级授信解决贷款难贷款贵,从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

  良好的市场机制,吸引金融机构纷纷切割这一“蛋糕”。记者从盐池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到,该行已累计发放“千村信贷·互助资金”贷款16亿元,惠及群众19872户。

  脱贫致富,除了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造血就必须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探索出精准扶贫的市场化机制带领群众致富。

  银行、保险、利息……曾经,这些词对曾记畔村民十分遥远,现今,村民们利用互助资金“借鸡生蛋”。村民们说,这个变化要归功于“金融支书”朱玉国。

  朱玉国用十余年时间,将村里的互助资金从最初的2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855万元,并撬动银行贷款1.38亿元,2018年截至10月底达489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不足1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9294元。

  “起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朱玉国看来,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他说,互助资金改变以往“给钱给物”方式,把“扶贫款”变成“扶贫贷款”,不养懒汉,激发贫困户依靠产业,滚动发展。

  在金融贷款支撑下,曾记畔村民有了产业,村里羊只存栏1.3万只,种植2万亩小杂粮,一些村民还准备养猪养鸡多种经营。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盐池搭建平台,把龙头企业、农户“”在产业链上,以“金融+企业+农户”方式,形成市场化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产业。

  11月20日,记者赶到盐池县溯源滩羊公司时,看到韵达快递正在发运滩羊肉。公司市场部经理冯玉莲向记者介绍了“滩羊银行”运作模式。

  溯源公司与养殖户签订滩羊存款协议,将农户盐池滩羊视为“货币”存入溯源公司这个“银行”,由溯源公司支付农户滩羊利息。目前,“滩羊银行”已为65户合作农户支付利息75487元,“‘滩羊银行’还能贷款,100只羊可贷6.4万元,到期后按市场价把羊卖给溯源公司,公司将利息全部返还。

  盐池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灾致贫率高达38.6%。盐池县利用风险补偿机制为保险机构缓释风险,解除保险机构后顾之忧。保险机构遵循市场规律,在自身发展同时,也为在市场上显身手的贫困户兜底。

  2017年,盐池县设立1000万元“扶贫保”风险分散补偿金,建立盈亏互补机制,即保险公司在一个保险周期内亏损情况下,亏损部分由风险分散补偿金承担60%,保险公司承担40%,盈利情况下,盈利部分60%返回风险补偿金。这种市场化的办法,确保建档立卡户脱贫路上不掉队,也保证了保险公司的投保积极性和理赔及时性。

  “2016-2017两个完整保险年度,人保财险盐池支公司累计承担风险保障6.83亿元,直接赔款2345.99万元,兜住了老百姓的生产经营风险。”人保财险盐池支公司负责人叶盛说。

  2016年以来,人保财险结合盐池县实际,开发了6款扶贫保险种,保障集养殖、种植、产量、价格、收入等于一体,涵盖滩羊养殖、玉米、马铃薯,小杂粮、黄花菜等。2017年盐池设立1000万风险补偿金后,撬动人保财险公司在保险责任、保险保额、保险标的物上提标扩面,兜住老百姓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用“群众之手”创造价值,将希望与幸福“”在自己手心

  何彦斌的家在半山坡上,门前停满了大小的农机。在麻黄山乡何新庄行政村何记山自然村村民眼中,“他就是一个‘田痴’”。

  2012年,何彦斌从东北带回8个玉米品种的种籽,开始在自己地里做试验。每一小块一个品种,拴上不同颜色的毛线,浇水、施肥、除草,精心侍弄,到了秋天,4个品种试种成功,产量较高。

  何彦斌心中有了底。第二年,他通过种子公司引进其中两个品种的种籽,流转了1400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

  “我向盐池县信用联社贷了5万元,连种子钱都不够,卖了家里的羊,又向亲戚借了些,原本就贫穷的家被倒腾一空,老婆没少和我吵架。”何彦斌说,因当地从来没种过玉米,播种那天,田埂上看热闹的人比干活的人还多,都说他“白扔钱”。

  没想到,当年何彦斌就打了35万公斤玉米,收入70余万元。村民看到甜头,纷纷找上门来,也要学着种玉米。

  随着种玉米农户增多,利润空间日益减少,何彦斌心思又活络起来,利用冬闲,到河北等地考察市场。

  2016年,在石家庄市一家超市,何彦斌发现南瓜卖得好,1公斤12元,产生了试种南瓜的念头。何彦斌打“飞的”回家,从几块不同地里取土样,送到石家庄一检测单位化验,确认适宜种南瓜。

  超市负责人感其诚心,不仅为他提供种籽,还与他签订2年销售合约。由于他种的南瓜品质好,一上市就备受青睐。

  与当年种玉米一样,从看新鲜、嘲讽到参与,受益村民越来越多,何军选老两口今年仅种玉米收入7万元。

  得知盐池县在宁夏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李风虎激动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终于和穷日子说再见了!

  去年被麻黄山乡政府评为“最美脱贫人”的李风虎,2010年因车祸致使盆骨粉碎性骨折,在床上一躺3年,一家4口靠媳妇外出打工过活。

  2014年刚能下地走动的他,不愿拖累媳妇,毅然从农信社贷了5万元发展养殖。

  2015年,养了40只羊,还完贷款还剩近2万元,李风虎信心倍增。2016年70只、2017年200只、2018年500只,随着滚动式发展,李风虎不仅还清外债,手里还有了余钱。

  “当初躺在床上,我根本没想到能脱贫,幸亏农信社支持,没有这起步资金,估计我还在借账。”李风虎说,如今在外打工的媳妇也回来了,他计划明年将羊圈再扩大些规模。

  “去年儿子考上六盘山高中,他就是考到北京上大学我也供得起。”李风虎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说起盐池县的致富带头人,不得不提花马池镇佟记圈村的陈岩。昔日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不仅做起老板,拥有自己的品牌,且开微店,将产品销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今年54岁的陈岩,丈夫是公务员,一家5口仅靠一人工资,生活极为拮据。看到村里的人家陆续脱贫致富,陈岩很羡慕,也想拥有一份自己的收入。

  2015年,陈岩从农村信用社申请40万元就业贷,流转150亩土地种植中宁枸杞,当年收入2万多元。

  为了卖上好价钱,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2016年陈岩给她的枸杞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又穿上精美的“外衣”,立马身价倍增。“今年,我的枸杞干果产量7吨,其中精品干果4吨,每公斤卖到100元,预计收入50万元左右。

  去年,陈岩的丈夫退休回来给她帮忙。“过去我是靠人家养活,如今我是他的老板,他要给我打工。”陈岩开玩笑说。(记者 时明霞 张慈丽 张瑛)

打出脱贫组合拳 托起百姓致富梦
 本报记者 丁建峰 文/图            扶贫办
彭阳建档立卡户产业攻坚实干脱贫
  2014年,彭阳县156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122个,非贫困村34个,识别贫困人口6.新华网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北工程里的“宁夏获得”
     1978年,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银川新闻网
三北工程里的“宁夏获得”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华山,光秃秃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