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大学生村官多元化支持 留住人心才能扎下根
原题为: 留得住人心 才能扎下根
安纯人委员建议给予大学生村官多元化支持
中央自2008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数十万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奔赴祖国各地,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融入村民较难、发挥作用有限、出路仍然偏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今年全国两会上,安纯人委员就破解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之困提交提案,呼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多元支持力度,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扎根之困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中央为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在传播新技术新理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安纯人了解到,不少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段时间后,对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对发展思路有所考虑,对产业具体项目也有想法,“但由于身份不明确、群众基础弱、相关资源少等因素制约,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权宜之计,随时会离开,因而对他们缺乏认同感;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职责不清,在重大村务决策中缺乏话语权;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突出,大学生村官没有稳定的支持群体;再者,农村工作讲究实在,农民群众评价村干部好坏的标准是能否办成实事,而大学生村官刚离开校门,很难在短时间内协调到各种建设性资源。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但很多落实不到位。如企事业单位招聘、选调生招考以及面向基层服务人员的定向公务员招录等,不仅机会难寻而且名额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安纯人说。
留人之策
对此,安纯人建议,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多元支持力度,赋予大学生村官一定话语权及一定事权。对政府投入的小型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在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实施,并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进行项目前期准备等工作;支持大学生村官做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的助手等,为大学生村官增强群众基础创造条件。同时,各级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营造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环境。
安纯人建议,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由中央和省级部门开展督导检查;乡镇政府事业编制应优先面向在本乡镇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聘;换届时对可进入乡镇班子的大学生村官适当放宽条件,如村级正职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并应优先考虑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两委班子,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创造条件。(记者 房名名 周一青 吴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