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成了“卖塑令”在菜场依然是“空文” 限塑令
“限塑令”实施7年多,效果一直被媒体所诟病。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大型超市、社区蔬菜店、早市,发现塑料袋依然我行我“塑”。为何会如此?一方面,监管部门限于流动性大、没有替代品等因素,陷入只“堵”不“疏”的尴尬。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限塑令”应尽早升级成“禁塑令”,从生产到销售,彻底堵住来路不明的劣质塑料袋。
超市塑料袋成商机
早市、菜店是盲区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7年多过去了,银川市使用塑料袋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记者走访银川多家超市发现,小超市每天需提供至少60个塑料袋,而大型商超一天销售的塑料袋总数可达3300个,春节前每天塑料袋的销售量更是达到7200个。
有业内人士表示,“限塑令”实施后,最大的变化是大型连锁超市开始对塑料袋收费。“这原本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目前来看并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不少超市增加了一笔收入。”该业内人士还透露,一些商超在有偿提供塑料袋时,将原本几分钱的成本提高数倍后出售。有些商家则为了压低成本,选用厚薄度较低、成本价较低的塑料袋,而这种低价塑料袋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
除了大型商超,早市、菜店、街边摊等对“限塑令”可谓视而不见。早市蔬菜、水果等销售量大,随之而来的是,塑料袋需求也大增。不少塑料袋推销者更是看准商机,一大早就送货上门不用摊主跑路。记者走访宁园早市、信义市场等后发现,商贩无一不免费给消费者提供大小不一、质地较薄且无任何字样的塑料袋。
塑料袋来路大多不明监管起来很费劲
除了大型商超,流通在银川市面的塑料袋很多都来自东环批发市场。记者走访东环批市场时发现,这里销售的塑料袋,除了少部分标有“食品专用袋”和“QS”标识等字样,很大部分均无任何标识。一位塑料袋销售者告诉记者,有标识的是规模比较大的厂家制作的,各方面比较可靠,无标识的则来路不明,基本都是不合格产品。
不少前来购买塑料袋的人最关心的只是成本,对其他方面并不太在意。“不合格塑料袋如果在高温下使用,会影响健康。而且价格比合格产品更低,某种程度上也对我们销售正规产品的商家有影响。”塑料袋经销商马师傅表示,希望监管部门能严格规定塑料袋生产和进货门槛,把来路不明的塑料袋彻底堵在市场外。
这些来路不明的塑料袋是如何流进市场的呢?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2008年以前,银川周边农村存在一些生产塑料袋的小作坊,经过严打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塑料袋,大多来自河北、安徽、山东等地。“禁止使用不合格塑料袋最主要还是要从源头上监管,如果等不合格塑料袋流入市场后再监管就很费力了。”该工作人员说。
此外,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限塑令”出台至今没有出现相应的替代品,“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措施来管理塑料袋的销售,只要消费者买东西,商家就免费提供塑料袋,消费者也都认可塑料袋带来的方便。再加上不少都是流动摊贩,监管起来也很困难。”
买东西方便还能装垃圾塑料等生活垃圾量不小
对于不少人来说,塑料袋除了在买东西时提供方便外,回家后还可以当垃圾袋。“有市民说,他家有一摞各类塑料袋,不用专门再买垃圾桶套袋了。
塑料袋装垃圾对于不少市民来说确实省事了,可对于环卫工人来说却很麻烦。环卫工人赵阿姨说起这件事有些头疼,“装在袋子里看不见是啥东西,经常被里面的东西伤到手不说,把塑料袋和垃圾分开也是件麻烦的事,不分开就不好回收只能和其他垃圾一起烧。”
目前,银川市还处于餐厨垃圾分类阶段,塑料袋大多都是混在其他生活垃圾里做焚烧处理。
如此一来,塑料袋回收使用率则很低,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对环境带来很大污染。
据银川市荣洁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统计,2010年,塑料、金属、玻璃等其他性质的生活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1.71%,2012年有所降低,占比29.11%,2015年则回升至31.22%。(记者 田鑫 李姝)
来源: 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