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小组与张田村共圆“花椒”梦
3月23日早上天气阴沉,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夹杂着冰雹让隆德县城的道路显得有些湿滑。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小组在安康处长的带领下按照原计划赶往“下基层”帮扶地——隆德县奠安乡张田村。
张田村位于隆德县最南端,与甘肃省庄浪县岳堡镇接壤,距县城45公里。全村有216户,900口人,其中残疾人47户。六盘山深处的张田村退耕还林后,全村只剩下560余亩耕地,加之没有支柱产业,每年4月后,村中青壮年都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了400多老人、妇女和儿童。
如何提高土地使用率,高效发展特色农业,带动村民致富呢?在村委会,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小组与村支书丁支书和近期驻村帮扶的区党校干部郝强一起讨论张田村农业转型问题。综合考虑了气候、土质和水源等问题以后,大家普遍认为,大力发展林果业是张田村目前最好的致富途径。张田村靠近甘肃庄浪,秦安,那里的花椒、桃树和苹果树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花椒种植,生长快、投入小,效益较高,张田村也应该能大面积种植花椒树和桃树。但是以前请来的林业专家已经把张田村的花椒种植业判了“死刑”。怎么办?村民小丁说,他们家院子里的两棵花椒树经过精心养护,已经结果,去年第一次就打了6斤多花椒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合理养护,花椒树一定会在张田村生根发芽。今年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小组支持200株花椒树苗、自治区党校驻村挂职干部支持200株桃树,各种植两亩作为实验田,如果成功的话,全村560多亩地可以拿出300亩地发展“花椒”或“林果”产业。初步测算,种植花椒每亩投入300多元,3年后收成每亩至少3000千元,每年可实现近100万元的产值。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说干就要快,26日中午讨论决定后,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小组出资400元,委托驻村干部郝强和村支书丁万红联系好秦安花椒树和桃树苗基地后,下午赴秦安采购种苗,再过两天树苗一到就可以栽种了。
丁支书高兴地说:“这几年自治区残联和区党校工作组来了后,我们村真是一天一个新变化,花椒树和桃树,尤其是花椒树如果大面积种植成功的话,我们以后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几天来,“下基层”小组还走进残疾人家庭,掌握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月,正是农忙时节,与基层群众在一起生活、劳动,“下基层”小组真是有些不舍离去。“花椒梦”已播种,我们共同期待“试验田”成功季节的到来。
来源:自治区残联“下基层”第六工作组 罗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