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渐行渐近 银川蕴育绿色新“脉动”
时下,银川市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天,多是将垃圾进行焚烧式处理。据统计,银川市2011年共收运生活垃圾33.88万吨,2012年共收集运输生活垃圾39.47万吨,2013年共收集运输生活垃圾44.53万吨。2014年共收集运输生活垃圾44.2万吨。为了能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使垃圾处理过程减量化,从而达到资源再利用。近日,银川市首次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尝试,这无疑为我市打造“碧水蓝天,明媚银川”,再一次孕育了一道绿色的环保层。
8个小区10所学校试点垃圾分类
目前,我市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前期工作,预计今年5月底在试点小区居民家中正式推行。
试点区域计划覆盖居民1.5万户,师生4万人。前期,选择居民小区8个(兴庆区:东城人家,福星苑,燕鸽湖基地;金凤区:宝湖天下,阅海万家A、D区,翠柳岛;西夏区:金冠华庭,宁华园。1所大学(宁夏大学)、5所中学(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银川市北塔中学,阅海中学,银川二十六中,银川二十五中)、5所小学(长庆小学,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阅海小学,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西夏区第二小学)和5处公共场所开展,待取得经验后拓展至20个小区。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二维码信息,在学生集中的地方置放可回收垃圾专用桶,用评星定级和记分兑换礼品或班费的行式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在学校出入口就近位置(学校宿舍楼、食堂和班级集中的教室)摆放塑料瓶专用回收机。”银川市环卫处主任姚劲军告诉记者,此次推行这一举措,选定的8个试点小区,也都是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小区。选定兴庆区东城人家小区,就是因其本身就设有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首先基础设施得跟得上,其次是社区居民互动能力强,再就是物业管理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获取更多经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
利用二维码判断垃圾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参照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以“能卖则卖,有害单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对银川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结合银川市实际建立四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通过向试点范围内的居民分发灰、蓝两色家用标准收集桶,灰、蓝、绿、红四色垃圾袋,对试点范围内的居民家中垃圾进行干、湿、再生资源类、有毒有害类分类。试点范围内的每户居民对应一个二维码,灰、绿两种垃圾袋上贴上二维码投放,以便对垃圾分类是否准确进行判断。
姚劲军告诉记者,以每5栋楼为一组,在试点小区出入口就近设置红色的有毒有害分类垃圾桶,并修建安放平台,由居民用红色垃圾袋收集垃圾后直接投放红色桶中。再生资源类垃圾桶,由居民用绿色垃圾袋收集后投放到居民小区内设置的绿色再生资源类垃圾桶内,依据二维码交换相应积分或奖励。再由居民自行送至集中收集房直接换取奖励。再生资源类垃圾桶通过收集房收运至集中设置的处理场所依类别进行细分。
此外,针对餐厨垃圾还将给居民配备粉粹机,将餐厨垃圾直接排放下水道或采取专业设备发酵,加工成肥料用于绿化施肥。对此,还将在数字城管中心或餐厨垃圾和再生资源处理中心,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的二维码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垃圾的分户管理。
“这一先进、环保的垃圾分类链条,将为生活垃圾分类夯实有力的基础。”姚劲军告诉记者,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让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从而减少垃圾处理量,再将废品进行充分回收和利用,变为可再生资源,“这就是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最佳状态。”
积分奖励鼓励资源回收利用
此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银川市借鉴成都、北京、长沙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在居民单元门口配置灰色120L和蓝色240L标准垃圾收集桶,并修建安放平台,按照每20户一组配备。每日于7:00至9:00、17:00至19:00两个时间段,将家中分类收集桶中的垃圾袋对应颜色投放于单元门口垃圾分类桶中。
干、湿垃圾采用自带升降平台式电瓶桶装车收运,计划选择可装10个以上24L垃圾桶的电瓶车,每个小区配置2~3辆。宁夏大学配置3辆,每日收运1次。再生资源类垃圾采用厢式货车密闭收运,共配置1辆,每周每个类别(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分别收运2次。有毒有害及电子垃圾采用厢式货车密闭收运,共配置1辆,每周收运1次。塑料瓶专用回收机配备,小学5台、中学15台、行政中心等公共场所10台。
针对居民一直无处投放的旧衣物,这次在分类中,也专门设置了“收集房”,居民可将较为完整的衣物或物品,洗净后送至居民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收集中心收集房,由民政局、街道办、居委会统一组织向贫困地区捐赠。针对大件垃圾(电器、家具等)采取预约上门收集。
此外,针对公共场所,火车站、机场、行政中心、市民大厅、银川图书馆等5处公共场所合适的位置各摆放2台塑料瓶专用回收机。在行政中心、市民大厅按照区域建立二维码信息,摆放可回收垃圾专用桶,通过积分兑换办公、生活用品,鼓励资源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