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块石头垒个灶”到“宁夏移民第一村”

22.04.2015  10:35

    新华网宁夏频道4月19日专电(靳赫)江苏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辞世已有两年多。当华西村正努力续写辉煌与荣耀时,宁夏一个和其渊源颇深的同名村庄也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1995年6月,吴仁宝在宁夏南部山区考察后,感慨于当地“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苦状况,与当地政府商定后,由华西村出资帮助南部山区一部分贫困农民搬迁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于1996年建起了一个新华西村。

    据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们回忆,移民初期的宁夏华西村风大、沙多、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们的生活更是困难得出乎想象。

    “由于没有房子,第一批移民只能住帐篷,早上起床脸上、被子上都是沙子,有时门都被沙土封堵。”宁夏华西村村支书秋万全说,当时村里的庄稼因土地盐碱高几乎绝收,村民们靠救济粮和捐赠衣度日。

    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对那时的生活条件更是记忆犹新,由于没有收入,村里生活物资极其匮乏,村民们将三块石头垒在一起当做灶台,一些村民找不到燃料,不得不跑到附近的沿山公路捡路过卡车颠簸散落的煤。艰苦的条件使得干部和村民们精神压力巨大,有的人忍受不了又搬回了老家,甚至在村委班子成员中也有了退缩的想法。

    当时宁夏华西村的党组织及时觉察到了大伙儿心态的变化。村委班子率先集体宣誓,并写了决心书,表示再困难也绝不退缩,“打掉牙也要往肚里咽”。党员干部还向村民借了一间房子,利用晚上的时间召集村民开会,学政策、拉家常、绘前景。“当时村里的事务太多,晚上12点之前我就没睡过觉”,秋万全说,所有村干部的下班时间都无法确定,有时凌晨还要起床为村民解决急事和难事,这个惯例坚持至今没有变过。

    稳定人心仅是第一步,要发展就必须改善村里的条件。因为租不起机械设备,村干部带领村民们修路、植树、挖渠,一切都只能靠双手,遇到石子和水锈石的地面,“一榔头下去凿不出鸡蛋大的坑”。尽管条件艰苦,却没有没有一个人请假休息,全村人拼着磨烂双手,硬是将路修了出来,把树栽了下去,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挖出了一条深3米,长1000米的排碱沟。如今的宁夏华西村道路平坦,树木成荫,土地质量也大大改善。

    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核心问题还是尽快脱贫。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宁夏华西村每年选派干部和年轻人赴江苏省华西村学习、打工,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来,用在本村的实践上。村里还是给部分村民联系贷款,购买农运车跑运输,村干部还从外地拉来小尾寒羊、品种猪,组织村民搞养殖,并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带领村民种植枸杞。如今,宁夏华西村的运输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已在宁夏村庄中走在了前列。

    一部分村民日子越来越好,2010年起宁夏华西村又开展了“百富带百贫”工作。村里引导429户富裕户与573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村互助社给予资金扶持。项目运作4年后,宁夏华西村年人均收入从不足3000元达到10784元。

    如今的宁夏华西村道路宽阔整洁,几乎家家建起了新房,村集体经济已突破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王学勤亲眼目睹了村子近20年的变化,“这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刚搬来时饭都吃不饱,现在不光一年能挣两万块,还供三个孩子念完了大学。”王学勤说。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镇党委书记崔继鹏说,宁夏华西村能够成为宁夏“移民第一村”,村干部和村民坚韧不拔的苦干精神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党组织自始至终的坚强领导,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该如何发挥,是江苏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完)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