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

07.05.2018  09:33

  从破旧窑洞,到城市高楼;从靠天吃饭,到勤劳打工;从啥也不会,到致富能手……从固原市彭阳县的贫瘠故土走出的移民乡亲,在兴庆区移民安置区,终于找到了期盼的未来。

  住上崭新的新房、学到一技之长、靠勤劳打工赚钱……在近8年的发展历程中,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生态移民安置区和易地扶贫劳务移民安置区中,一批批移民拖家带口走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的老家,在这里“重建”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这是我们的新房子

  “俺打了一辈子工,给别人盖房子,自己没有一套房子。是政府帮助俺们全家人解决了住房问题,真心说声谢谢!”站在装修一新的新居中,53岁的何生荣眼里噙满了泪水。对于这个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彭阳山区的汉子来说,凭着过硬的瓦工技术,他曾在老家的不少工地上盖过房子。但是,只有此时此刻站在兴庆区掌政镇新创家园的他,才拥有了“”的踏实感。

  这是兴庆区“十三五”易地扶贫劳务移民安置区工程。31幢崭新漂亮的小高楼,共1127套住房,为和何生荣一样来自西吉、海原、彭阳的劳务移民打造了一个“一步到位”的新家。“真没想到会住上楼房,厨房卫生间都有,还通了天然气。”何生荣的妻子赵国强告诉记者,不花一分钱住上楼房,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尽管搬来才半年光景,但何生荣和妻子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第一时间找工作、找未来。“俺现在在工地打工,媳妇在小区物业做保洁,两个人一个月至少四五千元的收入。”何生荣说,政府为移民提供家,但是过日子始终要靠自己。“趁着还年轻,还能干,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这是我们的新产业

  就在新迁移民鼓足干劲开创新生活的同时,在兴庆区月牙湖乡,几年前搬迁至此的老移民们,已经收获了“致富花”。

  在小塘村的西月花卉基地里,60多栋日光温棚中,种满了娇艳欲滴的鲜花。绣球、康乃馨、香水百合、菊花、郁金香、风信子……每年,700多万枝高中档鲜切花从这里走向国内市场,花卉产业换来的是大把真金白银。而在当地,越来越多的移民,就靠着这些美丽的花儿,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下面留两节,然后剪掉……”在温棚中,建档立卡户罗发发正在教其他小姐妹采摘技巧。“对于我们妇女来说,学会了种花技术,就有了致富的门路。”罗发发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基地工作4年多了。从当初什么都不会,到如今掌握各种花卉种植技巧,对于从大山搬出来的她来说,这些曾经都是不小的挑战。“以前在彭阳老家,都是靠天吃饭,但到了新的地方,就要学习新技术。”想到种花的收益要比种田高很多,罗发发的心中就有了动力。几年来,她在园区技术员的帮助下不断学习,还承包了4栋温棚,每年收入至少3万元。

  除了花卉种植,如今的月牙湖乡,移民们还通过采摘红树莓、庭院养殖肉兔、订单制作手工艺品,找到了各自擅长的致富门路。

   “这是我们的新目标

  “刚开始啥也不会,跟着老师慢慢学,可长了不少本事。”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的手工坊里,虎海霞正带着村上的60多名留守妇女,赶制最新一批的麻编订单。就在几十平方米的作坊墙上,各类创意十足的麻编作品格外醒目。一个杯垫1元钱,一个脚垫40元,面积越大、图形越复杂的作品“含金量”就越高。

  麻编、刺绣、皮具、布艺、挂画……如今,这些手工艺品制作,让月牙湖乡民间传统手工艺资源得到整合,为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俺们在这里技能也学到了,零花钱也赚了,还能照顾孩子。”虎海霞笑着说,以前在老家大家都为去哪打工犯愁,如今村上的男女老少,只要肯干,不出家门就能赚钱。她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学到更多技术,用自己的巧手赚钱。

  在另一边的红树莓基地,马荣花一边忙着浇水一边和记者拉起了家常。2014年,一家人从彭阳移民搬迁到这里,她和丈夫安彦龙应聘在月牙湖乡树莓生态产业园里打工。丈夫做园区的技术工,自己则负责生产加工工作,两人每月加起来能收入6000多元。辛勤工作了两年后,花2万元买了一辆电动小汽车,如今夫妻两人每天都开车上班。

  “园区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对于马荣花和安彦龙来说,在这片土地上能看到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未来,就是最大的目标。

  记者  孙楠